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一个人的抗日> 第四十三章 同机而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同机而行(2 / 2)

蒋经国是大多数台湾人民所认同的政治领袖,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历任总统中,唯一符合政治家定义的“总统”。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并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蒋经国执政晚年逐步开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强力镇压民主进步党突破党禁宣布组党,继而于1987年宣布解严、开放赴中国大陆探亲,次年开放报禁。蒋经国提出地“法统在法不在人”的决定,确定了台湾向民主改革迈进的不可逆转的方向。

在飞机上,吴铭与这位蒋介石的继承人,将来地台湾之主相谈甚欢。或许是年龄相差不大的关系,也或许是吴铭对这位能在独裁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革新,推进台湾的民主进程的人物心存钦佩的关系,两个人谈论了很多事情,由此也建立了两个人较好地个人关系。

蒋经国为蒋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蒋经国1910年出生於浙江奉化;1922年到上海读书;蒋经国15岁时,也就是192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後受吴稚晖启发,同年10月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学中有比他大六岁地邓小平。蒋经国1927年毕业於莫斯科中山大学。其间曾正式加入苏联。国共关系恶化後,遭斯大林扣留下来当人质。由于涉及斯大林与托洛斯基的党内斗争,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亚,其间与白俄罗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蒋方良)结婚。

蒋经国在前苏联经历了太多地事,吃了太多的苦,从事过多种工作,接受过鲜花掌声,也承受过打击和磨难。特别是在1929年至1931年间,曾有过下放农村“劳改”睡教堂车房、没人搭理及自行耕种的农村生活;有过放逐到西伯利亚“劳动集中营”在金矿每天淘金沙、挑柴炭,有过在机器制造厂实习时背铁条、修马路、抬机器的重体力劳动;有过在冻得要命的西伯利亚车站重病之中,没有朋友来探望的伤感;有过被秘密警察监视的晦暗日子;也有过被王明等左倾分子批判的经历;当然也有过不少顺利遂心的生活,这些经历并非常人所不能忍受,只是蒋介石的大公子过这样的生活则属不平常。正是在这特殊的环境中,蒋经国从十五岁长到二十七岁,占去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期,并完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炼期,完成了思想上的定型和心理上的成型,完成了由“拥苏拥共”向“反苏”的潜移转变,以至在其父蒋介石身后执掌大权逐渐推行民主进程的光辉,这些显然都与他在前苏联时的经历不无关系,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反思沉淀后的作为。

在苏十二年年间,蒋经国虽然没有太大作为,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那里,从十五岁的稚气少年到二十七岁的成熟青年,可谓沧桑历尽,爱恨交织,一生都不能释怀,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涯影响至为深远。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学到苏联革命的全部基本理论和观点。作为后来中国势力的总头目之一,竟然掌握了世界革命中心所在国的全部革命理论、战略和策略。在国民党逃台后以蒋介石的名义主写、出版的《苏俄在中国》等理论书籍中,就能看到蒋经国在苏联学到的理论上的功夫。“我对苏联社会的平等精神及不重物质享受的特色,也钦佩苏联重视青年动员工作,发动群众支持政府行动的做法等等。”蒋经国在讲述了一通苏联的理论后说道:“但是对他们的一些法西斯作法是很厌恶的,他们对反对者一向从上消灭。”

“看来经国兄在苏联十二年的光阴,也并非艰难空度,你有两个受用一生的巨大收获。一是忠实于你的妻子芳娜;二是认识了苏联的虚伪、残暴和不人道。”吴铭笑着说道。

“唉,要是比起刘先生的传奇经历来,还是差得远了。”蒋经国看来对吴铭的个人经历也是十分熟悉,开口说道:“从国内杀到南洋,打出了一片天地,恐怕从古至今也找不到第二个。”

“不过是顺应潮流,否则单凭我个人,哪有那么大的力量。”吴铭谦虚道:“经国兄此次去上海整顿经济,可是擎着尚方宝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差不多吧?”蒋经国淡淡一笑,很坚定的说道:“此次上海之行,我只打老虎,不拍苍蝇,要打祸国殃民的败类,救最苦难的同胞。”

“那我就先预祝经国兄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了。”吴铭拱了拱手,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官僚资本的势力已经完全深入到国家政权的每一个角落,国民政府已经烂了。再说蒋介石本人就身在其中,他的起家可是全靠这些老虎支持的,自己打自己?看来蒋经国虽然一腔热血,满怀正义,但还是没看清事情的本质啊!

对不起,上章出了小毛病,应该是降落在南京机场,而不是重庆机场,糊涂了,真是糊涂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