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生之道> 第一百三十八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八章(1 / 2)

 集权制的固有好处之一,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将领袖的个人意志决策和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贯彻到整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无论那里多么偏远落后。但集权制长久实行下去,极有可能会因为掌权的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的决策圈子犯下某种不可避免的决策失误,从而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表面的高效率背后,潜伏着重重危机。没任何个人、组织、国家是不会犯错误的,历史证明每一个鼓吹自己“永远正确”,不会犯错误的个人、组织乃至国家,都被时间一一验证了他们毫无根据的狂妄自大言论只能成为后人的笑柄。

不过张治国这个时候头脑仍然很清醒,他的意志也没有被绝对权利的巨大力量所腐蚀,况且在张治国的背后不是没有制约如他表面看来那样无限权利的潜在力量,只不过这些力量不想让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任人品头论足罢了!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组织,只要不是每一次紧要关头都会作出最糟糕的选择,那么它就肯定不会自己走向灭亡。从某种程度上讲,牺牲办事效率换取可以接受的普遍公平,仍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危机总是一点一滴积累,最后一次性爆发出来。普遍公平就是消弭危机最有效的减压阀,自古有云:“不患贫,患不均。”那么关闭减压阀门的唯一后果可以轻易想见,内在压力逐步增大,直到危机的各种诱因积累到临界极限再一股脑爆发出来,毁灭现存秩序为止。

世人皆知“非发”的地面部队强悍,相对而言这个认知背后隐含了“非发”海空军能力不足的现实。“非发”空军的情况稍好一些,而海军是诸兵种当中建设周期最为漫长,且投资巨大的特殊兵种,有海无防肯定是不成的,短期内“非发”紧张的财政情况注定拿不出多少经费投入在海军建设上头。

世界上只有第一位的海军存在,因为排名第二位的海军已经沉入冰冷漆黑的海底,原因是大海只有一个,掌握海洋的主人也只有一个。

“非发”目前拥有缴获自前非洲占领区各国相当数量的各型军舰,但是海军整体实力差强人意不说,各种互不通用的配件、弹药来源复杂难以理顺,这种糟糕透顶的后勤维持工作简直是总参谋部人员的一场噩梦。“非发”海军是万国造这话说得极端了些,“非发”手中的海军装备分别来自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海军舰队规模姑且不说,光是寻找合用的零部件维护整个舰队正常运转,已经是一件殊为不易的事情。

未作犹豫,张治国大笔一挥,将全部技术落后,舰龄在25年以上的舰只统统解体回炉,至于其他作战性能比较先进,舰龄较短,但零部件和弹药等补给品由于政治等方面因素一时难以筹措的新锐舰只直接通过国际军火黑市转手卖出。

多亏如今世界局势风雨飘摇,国家不论大小一律人人自危,所以现下的国际市场上,小到军用手枪、自动步枪、手榴弹,大到航空母舰、核潜艇,可以说只要你能拿出现货来,就不用发愁找不到出价合适的豪爽买家,异常火爆的军火黑市着实叫“非发”意外地好好赚了一笔。

一番精简之后,“非发”的海上力量仅余驱逐舰12艘,护卫舰16艘,并且包括一些小吨位的导弹艇、巡逻艇,勉勉强强可以归类为一支能承担近海防御任务的三流海军,面对需要同时去与欧美列强海军争夺制海权的大西洋、印度洋两大洋浩瀚辽阔的海域,以及“非发”占领区绵延漫长的海岸线,目前“非发”这么一点家底自是无需讳言,必定是杯水车薪啦!

张治国也没指望自己手里这几条小船掀起什么大浪,干脆放弃了大西洋方向的海洋防御,将所有海军机动力量集中在南非“好望角”至东非“塞舌尔群岛”一线的印度洋海域布防,并且派出部分导弹艇封锁从“苏伊士运河-红海航线”通往印度洋的必经之路“曼德海峡”,下令禁止一切他国船只通航,彻底切断了波斯湾油轮前往欧洲的直接航路。中东石油只有通过土耳其输油管线的少量供应维持正常,不过很快伊拉克反美武装发动的破袭战摧毁了伊拉克境内的大量输油管线,这点象征性的原油供应也变得时断时续了。

考虑到即使绕行南非的“好望角”同样会遭到“非发”海军的驱逐,满载中东原油的超级油轮纷纷停航,一律停泊在海湾国家的港口里,等待战事平息“曼德海峡”重新开放。现代战争很少有一块打上几年才能分出胜负的情况,何况欧美联军的巨大优势明摆着,无需太过担心。

至于说选择绕开“非发”控制海区的航线航行,除非船东们不惜工本将油轮经由印度洋、太平洋漫长海路运输,最后通过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或者靠近南极洲的“合恩角”(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受设计能力制约,无法通行巨型油轮)进入大西洋,最后到达欧洲,否则欧洲人连一滴海湾的原油都甭想看见。

大概欧洲国家从来没有意识到“苏伊士运河-红海航线”和“好望角”这两个通向东方的大门一块被人堵死会产生何等严重后果,当下立即乱了阵脚,欧盟成员国纷纷启用国家原油储备,奈何这一回的能源危机不同于以往市场因素引发的价格波动,期货投机商借机炒作的情况,实实在在的巨大能源需求缺口你叫他们拿什么东西去填补啊!

能源来源广泛,未受“非发”航线封锁牵连的美国自然乐意隔岸观火看热闹,不过欧美双方怎么说都是盟友,看了几天笑话,私下里又收了不少好处以后,心满意足的美国人动员了拉丁美洲的几个主要产油国,加大原油产量供应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欧洲,总算暂时稳定住欧洲市场上翻着跟头上涨的原油期货和现货价格。

深谙投资之道,且一贯精于火中取栗的张治国怎肯轻松放过让欧美列强出血为“非发”买单的大好机会,借机一路哄抬世界市场上石油期货的交割价格,同时极力压低海湾地区石油输出国石油现货的价码,购进了许多廉价的石油,弥补现阶段自身开采石油能力的缺口。

张治国这一手玩的相当漂亮,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财大气粗身娇肉贵的海湾国家不愿意在局势明朗之前与兵强马壮的“非发”交恶结怨,他们保持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中立态度。只不过要求“非发”保证战争结束后海湾国家油轮的通航权利,当然这是在“非发”适当的收取了海湾产油国一点通行费用之后的事情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