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63 科举(1 / 2)

 在发财哥继任夏国国君以前,夏国原本每年也举行一次科举,因为人少,把人都放在一起举行,但也分乡试、殿试。()先写文章海选,选出10名文采比较出众的。再殿试,完成一份皇上亲自出的考题,成绩优异者可以为官。如今朝上的各位夏国大臣有一多半是通过历年的科举选出来的。

开往现在夏国人口多了,想要继续以这样的方式选拔人才显然不可行的。发财哥左思右想,又和大臣商量了半天,终于制订了新的科举制度。

参加科举者,不限年龄,不论身份。但是,女子不得参加。为了这点,发财哥和大臣在大殿中争论了很久。要知道,历史上有很多美女虽然才华出众,但没有发挥自己才干的舞台,最终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若是夏国也招收到这些美女······嘻嘻嘻······只是,毕竟这是个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游戏,女子参加科举实在是难以实现。最后,发财哥仗着自己的身份,强行拿下众大臣。大臣们被迫接受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女子单独开科。女子虽能参加科举,但最终不算入总名次,才华出众的女子也能获得为官的机会,但成绩不计入红榜。

这次的科举,分文举和武举。文举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步。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参加童试,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算真正拥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一般来说,以夏国书生的整体水品,只要书写顺畅,错别字较少,就能通过童试。乡试由秀才参加,是各位考生在各自所在城池参加初步挑选的考试,一般来说,只要喝过点墨水的人都能通过,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通过乡试的人进入到会试,在夏国都城兴庆举行,各城的举人及现在还莫须有的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其中的优秀者为进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相关官员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文举的会试科目分别为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

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所谓的经义包括一些百家流派的思想经典,特别是儒家、墨家的相关典籍涉及比重较大。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往往多达30至50道。

口试则是口头回答与墨义同类的问题。毕竟作为一个候补的官员,言语交流将会是为官中很重要的一项,不论是为百姓服务还是汇报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这一科也有考量各位举人心理素质的功能,因为下一关考试就将是殿试,那可是直接面对皇上的考察,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到时候可怎么办呀。

帖经,有如现代诗卷的填空与默写。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这一科目在整个考试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一个国家选ba出来的人才,可不是需要记忆力好的人,而是需要有真才实干,有行动力的人才。

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策问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为了能让一些在文学上具有优势的考生表现出真才实学,增加诗赋一科,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此为诗赋考试。

此外,还有算术、礼仪方面的一些考察科目,为避免考试繁杂,均融入之上的五大科目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