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从大学教师开始> 第一六四章 登门求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四章 登门求教(1 / 2)

 对于期刊杂志来讲,审读机制通常是双盲的。

双盲的意思就是,论文撰写者和审读者都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

这就像古时候的结婚,洞房之前,你不知道我深浅,我不知道你长短。

这次,RPL物理期刊社把原作者和审读放到同一个国家,未尝没有一些恶趣味在里面。

可能,他们也是想看一下沈光林的真实水平吧。

沈作为投稿者的时候天天跟审读吵架。

当他做审读者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跟投稿者争吵呢,尤其这个投稿者还是他自己国内的学者。

花旗国的编辑和主编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群人,他们能够有什么坏心思呢。

尤其是这些年,中美友好是大趋势。

他们也非常迫切的希望东方某国能够在他们的扶持下有所进步,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向华夏国都会开绿灯。

这也是证明他们要比CCCP优越的一种方式。

发现了信纸上的秘密,窦委员和范委员却犯了难,这位审读者是谁呢?

信纸的编码已经明确的显示出,这位审读者肯定就是国内的某人。

因为这样的信纸只有国内才会有,而且,如果他是个外国人,也不可能把反馈意见写的这么细致。

洋洋洒洒,现在再去看那些要点,几乎就跟耳提面命一般了。

有心了。

这位审读能够是谁呢?

他应该也已经认出投稿者是华夏人了吧?

不然不可能给出这么详细的指导。

国内的物理大拿相当不少,理论物理的,航天的,凝聚态的,但一时半会儿真的想不出这位牛人是谁。

想不出就不想了,窦委员自己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物理大牛,英文水平还算可以,只是常年不怎么参与国际交流,确实在使用习惯和语法上有些生疏了。

范老师其实也是一样的。

他们自身水平都足够,只是对国际上通用的行文习惯缺乏最直观的认识,还是交流太少了。

看别人写的期刊和学术论文两个人确实看过很多,但是轮到自己写的时候就不行了。

尤其他们是先按照华夏文写好原稿,然后又转翻译的英文,词不达意的地方肯定存在。

想要修改,肯定要找一个熟悉国际行情的人。

晚饭桌上,两个人还在讨论着这个问题。

“老窦,我们学校有个人,他的英语论文书写水平很高。”

老范喝了一口泡着麻花的麦乳精,软和,还能补充营养。

“是嘛,有多高?”窦委员混不在意,并不是他不相信,毕竟只是一个翻译而已。

“反正是很高,他科研能力怎么样我们不作评价,但是他的论文写作能力是真的强,一个不起眼的创意,在他的笔下都能写出花来。”

沈光林批量发表论文这件事在整个京城大学都传开了。

很多大家觉得应该是习以为常的物理发现,到了沈光林这里,就能变化出一份论文,还是SCI期刊收录的高端论文。

沈光林到京城大学这才一年的时间,已经发表了不下10篇SCI论文了吧。

“真的?这么厉害?他是天才吗,一年就能够发表十多篇SCI论文。”

“是不是天才不好说,不过我看他的脑子反应也不算快,但是人家切入点选的好。他的每一篇论文都让人感觉说了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这是写大会报告吗,咱们这可是专业论文。”

“那人研究的也不是社科,就是研究物理的,据说在洛杉矶理论物理国际大会上还大放异彩呢。只是不知道他那些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

范委员这是对于“职业刷子”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在后世,一个不错的创意能够写三五篇高质量的论文了,沈光林只是把以后学者们逐步磨练的技能提前40年给用出来了。

“那位老师叫什么名字,能够帮我引荐一下吗,改天我带着论文去拜访一下,你这么一说我还真的来了兴趣。”

窦和光原本还想自己慢慢修改呢,他来找老范本就不是真的求教,这是来炫耀的。

真找个人润色一下也不错,毕竟更省时省力。

“可以的,他姓沈,叫做沈光林,是物理学院的老师,原来找他修改一篇论文都要200块呢,现在听说他已经很少出手了,毕竟地位水涨船高了嘛。”

京城大学的老师们本来还觉得沈光林收费贵,但是等他金盆洗手之后才觉得,哪怕是500块也是值得的。

“是他?”

窦和光惊讶了,原来这位年轻人并不完全是依靠裙带关系的呀,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名声。

“怎么,沈老师你也认识?”老范好奇了。

“过年的时候还真的见过一面,听说他已经是教授职称了是吗,你们京城大学给教授都这么随意的吗?”

窦委员自己是高级研究员,其实算职称的话也就相当于教授。

那位小伙子看年龄都未必有自己儿子大,竟然已经跟自己是一个级别了。

“你可别乱说,我们学校怎么就随意了?人家沈老师别看年轻,能力确实强啊,我上次说的,在《科学》上发表文章的年轻老师就是他。”

老范不得不为沈光林证明了,老窦怀疑沈光林其实也是在变相的怀疑京城大学。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发表了两篇《科学》,并不是只有一篇。”

沈光林一直没有把综述当成是可以炫耀的谈资,但是在写履历表的时候,确实是两篇《科学》,这是实打实的成绩。

“那他怎么自己说,评得职称是因为帮学校拉了一个科研项目,这是学校奖励给他的回馈?”

窦委员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京城大学不可能这么草率,不过看着他年轻,觉得他就不应该有什么学术功底,走裙带关系也是理所当然。

“人家那是谦虚。科研资金这个事我也清楚的,因为我们材料学院也参与了这个科研项目,是一个研发隔热耐高温材料的项目。人家沈老师自己就研究出来了一种不错的材料,也并没有使用专项资金,学校只是投桃献李,加快了审批流程而已,人家本来就够资格。”

“这么厉害!”

“那是,我听过他的讲座,比较会忽悠,喜欢说一些模棱两可的前瞻性话语,而扶桑人就吃他这一套。他现在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用的全是扶桑人捐的款。”

老范并比知道沈光林那些前瞻性的话其实就是历史发展的事实,后续的结果发展就会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人家就平白无故的拿钱给他用?就没有点别的条款?”

这个时期的人,敏锐性很高,总会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利益交换。

“应该没有,你要是过去看了就知道了。据说他们接受捐款的条件也颇为苛刻呢,只接受无偿援助,不接受监督,不接受定向研究。”

“那扶桑人为什么还捐款。”

“为了科技进步!”

这是沈光林自己说的,也是他实验室的宗旨和方向:为了科技进步

沈光林还不知道有人在谈论自己。

因为他正在为家里发生的破事皱眉头呢。

李蓉自从成为“小舅妈”之后,整个人态度都变了,原来是与世无争的一个人,现在开始展现了掌控欲。

当然,她并没有和江振华产生矛盾,而是和外甥女江振华结成了统一战线。

两个女孩共同掌管了家庭的各项权利,但她们对外来者绣花姐等人采取了一致的排斥态度。

主要是绣花姐的那位婆婆确实有点烦人。

之前就有说过,沈光林的大部钱财就锁在地下室的箱柜里,日常零用的散钱就放在堂屋的另一处箱子里,谁想用都可以去拿。

沈光林和李蓉都不管数,而江振华是个南方姑娘,非常细心,钱箱里有多少钱她一清二楚时常清点。

绣花姐的婆婆来了之后,动不动就拿钱箱的钱,这让外甥女很不满。

但是她那会儿还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现在,李蓉小姐姐“升级”了,从姐妹成为舅妈了。

她对这个家庭的财权也产生了一定兴趣,而且听到外甥女说那位老太太已经搬出去住了,日常花费还要过来拿,也是很不高兴。

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住实验室那边,福缘门隔三差五来一趟,很少开伙。

过年储存的食品消耗完之后就没有再补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