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个经验:患了老年痴呆的人,如果没有受到意外伤害,可能比正常人活得更长久。用俗话说,周围的人都被耗死,他们往往却白胖白胖的。这种现象也和大脑的高层次功能的失去有直接关系。他们失去了复杂的情感,也就失去了对下层的抑制能力,可以比心宽的人还要心宽,这就促成了他们体格相对健壮。
大家都有体会:人一生气,精神一紧张,就不想吃饭,血压也会升高,因为主管情绪的高层神经抑制了主管胃肠、血管的低层神经,胃肠肌肉不蠕动了,胃口就差了,血管收缩了,血压就高了。这就是身体的应激反应。
各种疾病都是以应激反应为基础才发生或加重的。所谓应激,就是身体对突然而至的刺激的反应。这个刺激首先会影响的是人的情感,这是人体的高层次功能,随后高层次就会对低层次的功能产生抑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最关键作用的,就是高层次的心的功能,即由心而生的杂念,它会抑制身体与生俱来的本能。
着急上火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免疫功能因此下降,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所以人们都知道,对病人要报喜不报忧,就是怕病人再急病了,着急上火了。
2.别让大脑管得太多
陈小野的生病是因为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理论,相当于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所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是说,人生下来就带着病根了,这个病根就是常常有余的阳,就是无病三分火的火,其实也就是人独有的,不断动着的心和永远难以填满的欲壑。
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心,有灵魂,有复杂的情感,有思维能力。也恰恰是这些人的高级之处干扰了低层次功能,所以人是最容易上火的动物。
那些脑子好使、想法多的人,特别是他们的聪明并没带来一个好心态时,往往越容易上火。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是强调心静,比如道教主张自然无为,佛教主张空戒。古代名医养生之道讲究静者寿,躁者夭,养生以调神为主,调神以不用神为主,最终的目的是不用神,就是不动心,让心静。
所谓心静自然凉,凉的时候就是一点多余的火都没有之时,这种最健康自然的状态可以让低层次功能发挥,如胃肠正常蠕动、血管自然舒张、免疫系统启动,使人处于不上火的健康状态。
古代禅师衣食非常俭朴,常年风餐露宿,却能尽享天年得长寿,是因为他们空灵虚静,心无杂念,通过练功使瞎指挥的高层次功能缺位,下层的功能可以各尽所能。现在很多人学到一点皮毛,如不吃肉只吃素。但如果只是食物素而心里不素不静,怎么可能期待有高僧那样的身体状态呢?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养生的终极目标,人归根到底是要顺应自然的。要想法自然,就要去掉心对身的干涉,去掉人的意识对身体的干涉,让脑子管得少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入静。
3.身体、头脑的运动可以换回心的安静
现代人一直提倡生命在于运动,其实提倡的是身体的运动乃至头脑的运动,而绝不是让心运动,因为心只要一运动,就要影响低层次的身体功能,人就要生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是肿瘤专家,也是国家亚健康课题的负责人,每天要出肿瘤门诊,要带博士生,还要编教材,还有写文章的爱好,遇上会诊或会议经常一个星期飞一个地方。他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身体一直很好,精力旺盛,头脑清晰。他每天的保健方式就是晚上临睡前在小区里散步三四十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然后可以睡个安稳的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