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你们的唇间藏尽湖光山色,张开是鸟鸣,合拢是夕阳。
而今,飘满的落叶,已有长城万里。琴师不弹《梁祝》,也已有多年。
冬天即将来临,芦花盖满两岸。可你仍然打不开梦的大门。
思念的人在远方。而大雁,大雁,又飞过了连绵的群山。
这是一首哀感顽艳伤秋之作,上景下情,只轻轻地勾抹,而情致深婉,有余不尽之意令读者去咀嚼。
词从黄昏的秋雨入手,这亦是伤秋词作常见写法。词人静静伫立在暮雨中,任凭冰冷的秋雨吹湿自己的衣裳,看见曾¾郁郁的杨柳被秋风打弯,而亭亭的荷叶也被秋雨淋得悲愁,心中一片忧伤。这二句作为景语,写词人眼里的美好景物在秋风秋雨肆虐之下,不能禁受之状。
而秋夜雨滴风急,仍不间断。在如此令人伤感的氛围里,词人很自然地由倦柳愁荷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于是词人感觉自己枯瘦的身躯,再也不能¾受这寒秋。一句瘦骨不禁秋,形象精警地将自己茕茕孑立、**无限的情态表现出来,用语十分通俗省净,却让人读后,顿生哀怜。而词人之所以人比黄花瘦,是因为愁绪萦绕心间,正如词中所言别有心情,绝非单纯为秋风秋雨而伤怀。不过这愁又怎说?是因为爱不可得,还是亲人亡故,抑或是壮志难酬?词人并没有明说,这反而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谯鼓已三更,梦须成。实在寂寞,唯有去梦中消解,然而夜已三更,梦又不成,此情难诉,愁上加愁了。
纳兰的大部分词,皆若此阕,篇篇含愁,卷卷成悲,倾其一生,写尽了情深与悲伤,一曲弦歌,弹到最后,依旧是曲高和寡,而纳兰的寂寞,终究无人能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