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二百零八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八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2 / 2)

看到李安生要往书房里去,梅宝聪立马不干,"李二愣,你要敢住到书房里头去,外边人会怎么看我妹妹?这不是我家在此地没有宅子嘛,你要让我们住哪里去?难道你要我妹妹露宿街头?"</p>

李安生对于这种耍赖撒泼的行为很是无奈,想来想去,只能跟着往内宅而去。</p>

好在内宅也大,总能找个地方安歇下来,只是梅依云从今往后,可就别想再嫁给别人了,梅宝聪要的就是这结果,顿时眉开眼笑。</p>

梅依云出来跟李安生见了礼,便将送礼的事情说了。</p>

李安生心头巨震,这些贪官也太肆无忌惮了些吧,居然也不试探试探,直接就将礼物送到了他内宅中,不仅神通广大,而且还有恃无恐,好像理所当然。</p>

"马哈大人,这回我们送了礼,不会有什么问题吧?"</p>

"朱麻子,你的胆子可是越来越少了,哪个猫儿不偷腥?我可是听说那李二愣在黑龙江就是个爱聚敛的主,据说他名下的财产比京城有些大人家都多呢。咱们这些礼,对他来讲还算是轻的。"</p>

"对对,正是如此,咱们将礼送了,意思也明了,井水不犯河水,两不相干。他要来惹咱们,咱也不是好惹的。"</p>

这几个官员平日里沆瀣一气,贪污腐败,也将上官不放在眼里,至于李安生,也是稍微有些戒心,并不以为如何。</p>

他们要联合在一起,基本上就能架空多个部门的权力,让李安生无可奈何,加上他们背后都有人,所以做起事来颇没有顾忌。</p>

李安生第二天就碰了钉子,张榜公布选取贤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想要为衙署补充新鲜血液,或者让衙署中郁郁不得志者能够得到提拔,没料想,没有几个人前来应选。</p>

他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空处,而且还惹人笑话。</p>

你李安生不是想要精简部门,裁汰冗员么,还想着要提拔贤能,这是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没门。</p>

沆瀣一气的官员们坐在官厅中不动,只要让手下的吏员去串串门,立刻就形成了统一联盟。</p>

既然形成了串联,其他的官吏也纷纷开始观望,别被这把火给烧到,也别给人家孤立。</p>

就连许多关道衙门衙役都开始阳奉阴违,消极怠工起来。</p>

李安生手底下无人可用,只能吃瘪。</p>

"年轻气盛啊,年轻气盛,这李大人上来就摆出了大干一场的架势,自然要给人挡了挡,不管挡得回挡不回,往后都能让他消停些。"</p>

老文案吴斌捏着茶壶,嘬的吱吱响,将茶壶往桌上一顿,显得有些惋惜。</p>

文书毛洪波在旁递烟倒水,很是殷勤,不是拍马屁,而是他对老吴斌尊敬的很。</p>

几十年吏员当下来,吴斌的一双眼睛早就成了火眼金睛,心也成了七窍玲珑心,也常常跟他说些为官之道,乃至做人之道,深入浅出,让他受益无穷。</p>

毛洪波也清楚老吴斌早年也有一番志向,只是给无情的现实所磨灭了,故而用心的指点他。</p>

吴斌自己也常说,这官场是彻底的烂透了,做官是最没有前途的,除非相当贪官,可当贪官也要有门路才行。</p>

即便如此,他还是乐此不疲的教导毛洪波,以后当了官一定要清廉公正,也是存了一丝希望。</p>

他们也听说过黑龙江如今吏治清明,比前些年要好上许多,而反观吉林,走了个祸国殃民的满人将军,来了个修铁路并无大能的陈绍常,拍马也赶不上黑龙江。</p>

还好,来了个李二愣,吴斌当初就拍手叫好,以为这是滨江关道的一丝希望。</p>

毛洪波的心情有些低沉,他本来想要去揭榜应选的,可是,他被人威胁了一番,只能怏怏的回来,为着李安生这样的好官遭到抵制而惋惜。</p>

"吴大爷,您不是说,这李大人非寻常人么,怎么一上来就如此操之过急?"</p>

吴斌也有些不解,这也太急躁了,急躁得根本就不像要在这里大展身手的样子。</p>

扑朔迷离啊,照道理李安生闯出如此名头,是不会如此草率与激进的。</p>

毛洪波本来想再去应选的,可硬被吴斌给拦了下来,如今的形势连他都看不清,还是不要贸然行动的好。</p>

李安生对于底下的暗流涌动以及明面上的挑衅一概不理会,而是带着胖叮当微服出巡去了。</p>

关道衙署中的那些跳梁小丑以及他们笼络的一大群城狐社鼠,他一概的不放在眼里,根本就没有将他们放在心上,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群蝼蚁罢了。</p>

哈尔滨跟后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这里是俄国人的天堂,是"万国商埠",是东方的巴黎,这里比上海更加的有洋味道,因为这里大多是俄国建筑。</p>

这里大部分的房子都是俄式尖顶板加泥木结构,皆用上等红松建造,天棚板、地板足有寸厚。</p>

俄国人盖房子讲究保温,除在天棚、外墙夹层间灌满锯末外,还在天棚板与锯末间、墙板与灰条子间铺设一层厚厚的黑毡子,这样冬暖夏凉。</p>

房子都是临街开门,家家有门斗。有的一幢几家,有的独门独户。在由房子围成的院落中间,是一排高大的木制仓库,红松房架子粗大而结实,上面铺着瓦垄铁。</p>

房前屋后,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榆树,树龄不低于百年,在炎热的夏天,绿树成阴,格外凉爽。</p>

现在好像一有聚居区,立马会在四周种下无数的榆树,这好像成了通例,让李安生好笑,又感到悲哀。</p>

老百姓都是饿怕了的,故而念着榆钱子儿的好,在灾荒年,那可是能活人无数的菩萨树。</p>

李安生能够理解这种心情,他小时候就经常听父母长辈讲过那个灾荒年代,无数人被饿死,更多的人在死亡线上徘徊的故事,他听那些长辈讲述他们亲历的饥饿到极点那种感觉,当时没什么,可到黑龙江之后就明悟了。</p>

这里的常住人口就有五六万,常年在此的商户等流动人口达到了十五六万,堪称繁华之地。</p>

街面也很宽,能跟奉天一比,也很平整,街边的两溜大瓦房鳞次栉比,后面夹杂着许多的尖顶。</p>

不过,那些大摇大摆昂首挺胸的俄国人让李安生很不爽,这里可是中国的地方。</p>

没办法,眼下东北的行政力量也好军事力量也好,都放在了奉天,以及长春等地,放在了日本人身上。</p>

至于沙俄,只要不逼人太甚,徐世昌还是不想太过得罪。</p>

这两年又有黑龙江的异军突起,给沙俄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得整个沙俄在哈尔滨的渗透也收敛了不少。</p>

但是,从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俄国人身上,就能看出哈尔滨的危机,俄国人太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