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二百三十三章 美国之星的野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三章 美国之星的野心(2 / 2)

阳光明媚,穿过彩条玻璃窗子投射下来,诺克斯的笑容有些光怪陆离。</p>

"是的,布鲁斯?李认为,美国资本进入东北,锦齐铁路才是关键。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现与日俄分庭抗礼的局面,这只能激起日俄的进一步联合抵制。我认为哈里曼先生并没有看到,美国资本进入东北的真正阻碍在于日本。锦齐铁路本身就是平行于南满铁路,直接给它造成竞争的,他忽视了日本的抵制,而将公关重点放在了购买中东铁路上。俄国或许真的有意出售中东铁路,但不是现在,不是出售给哈里曼先生。"</p>

诺克斯一阵的沉默,他似乎有些沮丧,无法反驳李安生的话。</p>

的确,李安生有能力直接跟美国之星财团达成一致,绕过哈里曼。</p>

而昨日李安生与摩根的会面,也似乎让这件事情再次的出现了变数。</p>

如果美国资本无法在锦齐铁路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那么诺克斯就无法通过这个合同,来向日俄施压。</p>

那么,如何才能说服李安生,由李安生来向锡良与程德全陈情,尽快通过锦齐铁路合同草案?</p>

东三省方面派出李安生这个特使,想必是已经达成了一致,如果哈里曼要价太高,则直接绕过哈里曼,李安生的行为言谈已经证实了这一点。</p>

美国在华银行团本来就是摩根为主导的,要是李安生说服了摩根,那么,哈里曼计划将会遭到搁浅。</p>

除非,能够说服美国之星与摩根,这可能吗?</p>

诺克斯皱紧了眉头,仔细的分析着,现在关键就看摩根的态度了。</p>

要是摩根不认可,美国之星有再多的资本,也会因为顾忌摩根的意见,而做出与摩根一致的选择。</p>

美国之星财团正在向摩根财团靠拢,这是不争的事实。</p>

洛克菲勒财团跟美国之星财团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在有些地方甚至咄咄逼人,而且,今年上半年还默许杜邦等财团部署了一场针对美国之星石油公司股价狙击战。</p>

由于在坎佩切湾的石油奇迹,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股价从上市15美元一路飙升到15美元,结果遭到杜邦等财团的联手狙击,一路下探到5美元,而布鲁斯?李动用了所有的资金收购美国之星的股票,在杜邦等财团准备凌厉一击的同时,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宣布在委内瑞拉与巴西等地相继发现了大油田,股价一路狂涨到了55美元,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在此过程中获利达到了亿美元,并且掌握了60%的公司股权。</p>

同时美国之星矿业公司也相继在荷属东印度的伊里安查亚省与智利发现了世界级的铜-金矿,再次引爆了股票市场,美国之星财团大获全胜。</p>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之星财团打的这场战役背后有摩根的影子,美国之星银行强势崛起的同时,与摩根财团的关系也紧密起来。</p>

为了震慑洛克菲勒财团与杜邦财团等一群大鳄,美国之星财团开始与摩根财团联手。</p>

要是布鲁斯?李与摩根在锦齐铁路上再次达成一致,那么,诺克斯的后续计划很有可能会夭折。</p>

诺克斯想通了这些,心里已经倾向于说服哈里曼,暂时的隐忍下来,观察日本的进一步反应,如果真的遭受到日本的强硬抵制,那么就全力集中于锦齐铁路的修建成功,而不是一步登天,收购南满铁路。</p>

</p>

是的,有必要认真的审视日本的态度,以及日本所能发挥的作用了。</p>

司戴德是哈里曼的女婿,要是哈里曼不同意这个方案,那么只能由他亲自走一趟中国。</p>

李安生再次的重申了一遍,"贸然的大肆侵犯日本的底线,将会招致巨大的反弹,我反对将锦齐铁路与收购南满铁路捆绑在一起,更加反对因为锦齐铁路借款合同的签订,贵国以此来进行政治赌博外交冒险。这对贵国来说固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东北来说,却不能错过。一旦失败,今后想要重提锦齐铁路修建,将会大费波折。"</p>

这是在暗示,一旦这次美国政府进行冒险,利用锦齐铁路借款合同来进行冒险,那么今后东北将会强力抵制美国资本的进入。</p>

诺克斯的计划实际上是以"中立化"为幌子,迫使日俄将南满﹑中东两铁路交出,使美国得以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力量在东北铁路的"国际共管"机构中及在锦瑷铁路合营公司中居于领导地位,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达到独享东北铁路权益的目的。</p>

"要是太过冒险,促成日俄的第二次秘密结盟,英法两国必定不会站在美国这边,到时美国将会面临在远东的彻底孤立。日、俄在东北的利害关系上并不完全一致,由于日本有向东三省北部扩展的野心,它和俄国之间难免有某些矛盾;但当时对双方更迫切、更重要的,乃是巩固和发展业已形成的共同阵线,以抗拒第三国向东三省的新冲击。在这方面,日本比俄国更为主动积极。我认为,锦齐铁路,是很好的试探日本态度的办法。"</p>

"别忘了,罗斯福总统过去是力主在远东采取均势,向日本妥协的。要是塔夫脱总统并没有能够在东北打开局面,铁路计划遭到失败,那么,下任总统将会如何选择,请国务卿先生考量。"</p>

李安生最后的这番话,是最后一波冲击的大浪,直接使得诺克斯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的计划,开始产生了动摇。</p>

是的,要是这次铁路计划因为日俄强力抵制英法的不支持而失败,那么,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都必须向日本妥协,在远东采取消极态势。</p>

对于美国的财团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p>

塔夫脱总统每项决议,都会导致剧烈的争吵,他并不能把握全局,同时又使得财团们普遍产生逆反心理,后果可想而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