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二百七十六章 庞大的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六章 庞大的计划(2 / 2)

李安生设想,上海银行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p>

就目前来说,吸收存款以及向其他机构借款暂时还行不通,至少大笔款项还不现实,外国银行牌子老信誉好,其他机构借款的话只能向户部银行等这样的官办银行来借款,一时之间上海银行孤军奋战,得不到太多的支援。</p>

存款资金的特点之一,是在经济发生动荡的时候,易发生储户争相提款的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不稳定。</p>

上海银行开办之初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要防备外国银行的恶意挤兑之类的阴谋。</p>

向其他小型华人商业银行或户部银行借款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而上海银行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融资,比如新兴的民族工业,甚至是江南造船厂,这样就出现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的矛盾。</p>

想来想去,还是发行金融债比较妥当,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保证了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比如为了江南造船厂、民族机械工业、民间钢铁厂等一些长期项目投资,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p>

因此,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使上海银行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从而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扩大长期投资业务。</p>

至于金融债的市场前景,李安生还是很乐观的,他之所以要将中国通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到牵扯进来,除了是要抱成团共同发展,还是想要利用这些中国富豪大族背后的影响力与人脉。</p>

靠着这些大家族的影响力与威信,自然有民间信誉存在,到时加以引导与宣传,自然会有效果显现。</p>

李安生虽然没有见到张謇,但是在南通的张謇还是主动的拍来电报,支持上海银行的成立,表示将会全力配合。</p>

像张謇这样的企业家有很多,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需要有强大的银行支撑,上海银行寄托了他们的希望。</p>

他们要想不小打小闹,想要放开手脚的扩张,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上海银行给予支持。</p>

对于李安生提出的公司债,他也很感兴趣,企业融资需要多方面的渠道与办法。</p>

如何让地窖与库房中的死钱变成活钱,就需要更多的办法,来引导民间的投资。</p>

过去张謇这样的有信誉的大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宗族相借,向钱庄等金融机构短期融资,快速便捷,向华商银行融资同样如此,缺乏一个中长期的融资方式。</p>

不是不想,是张謇他们没有这个实力,银行与钱庄也没有这个实力,至于向外国银行融资,那只是在找死。</p>

像他们这样的大企业有时还寻找战略合作者,向关系亲近的个人或家族招商引资,这也是一种股权融资,但它不通过公开市场发售,是一种私下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融资方式。</p>

企业想要做大,必须要有中长期的融资方式,无论是信托产品也好,公司债也好,或者其他手段,这个时代能够立即应用的,李安生都想要拿出来尝试一下。</p>

不大胆拼命,怎么能搏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外国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这样的巨无霸。</p>

公司债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向一般大众举借款项,承诺于指定到期日向债权人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并于固定期间按期依据约定利率支付利息。</p>

李安生的打算是先让求新造船厂之类的优秀民族企业上市,然后发行公司债,凭借求新造船厂这些企业的迅速壮大来起到示范效应。</p>

不仅是激励那些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民族资本家,也是在激励那些有富余资本的国民,将钱拿出来,让钱生钱。</p>

有个稳妥的吃利息之处,总好过于将钱变成地产房产以及古董等死物,也好过于外国银行的超低存款利息。</p>

关键如何来诱导这些死钱一步步的让那些保守的土老财们肯拿出来,这是个大问题,总要有个几年的时间,让土老财们看看各种金融债券的红利。</p>

李安生想要在一战前大力扶持民族工业,来获取战争红利,但是没有战争的刺激,又无法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良机,大量的盈利,使得他们能够轻松融资。</p>

</p>

这倒是个可笑的矛盾,人家土老财们不见兔子不撒鹰,可李安生又希望先让鹰飞起来,自己抓兔子,多抓兔子。</p>

也幸好从橡胶股票上头能狠狠的捞上一大笔,获得了宝贵的资金,不然他的大手笔还真的大不出来。</p>

美国之星财团的反哺必经也有限,自身也需要发展,李安生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力量。</p>

想来想去,除了证券市场,还是扶持自己的银行更为关键。</p>

上海银行必须尽快壮大起来,向外国银行发起冲击,挖外国银行的墙角,此消彼长,然后战而胜之。</p>

汇丰银行鼎盛时有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这想想就叫人眼红发疯啊。</p>

上海银行要是有这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别说是中华钢铁公司、中华航运公司以及江南造船厂这样庞大的融资,就是其他的民族工业,李安生也能大力扶持一番。</p>

这两亿多银子可基本都是中国人的民脂民膏啊,就这么的给洋鬼子利用起来,反过来成为剥削与压榨中国人的工具,这怎能叫人忍受下去。</p>

不过,李安生辛苦设下的陷阱,汇丰银行已经一只脚踏了进去,中华橡胶公司的股票基本上完成了转手,汇丰银行为首的银行团花费了四千多万两银子的代价,得到了中华橡胶公司手头剩余的所有股票。</p>

消息传出,橡胶股票立即止跌反弹,连续上涨三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