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二百七十七章 股票又涨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七章 股票又涨了(2 / 2)

想到这个,格兰特就一阵的羞愧,正是因为他的拙劣表演,导致沙逊家的面子全失,而且还赔偿了0万英镑息事宁人。</p>

不过对方似乎也很有分寸,将这0万英镑直接作为沙逊洋行的捐款,纳入了慈善机构之中。</p>

他苦笑着,对于这个理事头衔很是无奈,哈同撺掇着自己借着这个理事头衔去接近那个安琪儿,可是,哪有这么容易。</p>

安琪儿啊安琪儿,我该拿你怎么办呢?</p>

安琪这些天为了上海儿童慈善基金会的事情奔忙着,乐此不疲,就像是一只欢快的鸟儿。</p>

她逐渐的了解了这个国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逐渐的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她心生怜悯,并不厌憎孩子们有时候表现出来的粗鲁、脏兮兮的,以及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都是因为贫穷,因为被剥削被压榨。</p>

"李,你应该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做些什么,他们没有正式的工作,他们甚至拉车多年,买不起一辆便宜的只值50美元一辆的黄包车。就像你提高你所在工厂里面工人的待遇一样,他们同样需要帮助。"</p>

安琪气鼓鼓的看着李安生,对于李安生这个中国的"大官"不作为而感到愤怒,在他看来,李安生应该尽快的让这些孤儿全部被赡养起来,接受教育,让那些家中贫穷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免费的教育,将来改变他们的命运。</p>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知识。</p>

上海滩上的许多穷人都是黄包车夫、码头工人之类的苦力,以及一些打零工的杂工,真要暂时尽可能的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还是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p>

李安生苦笑着,在后世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中国人就是多,教育永远都无法普及,总有低收入人群存在,一代接一代的延续下去。</p>

中国人口问题,在这个时代已经凸显出来。</p>

甚至比后世更为尴尬,至少后世工业大行其道,就业机会还是很多的。</p>

李安生的同学曾经在江苏江阴一家全国闻名的乡镇企业工作过&mdash;&mdash;实际上是家族企业的外皮,那位牛逼哄哄的村支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就是多,招工不怕招不到人,嫌工资低就走人,没人留你,一时半会找一百条四条腿的狗或许很难,但是一百个两条腿的人,只要吆喝一声,就有几百个抢着来。</p>

这话看似气人,实际上现实却是如此,这么多的人导致就业问题相当尖锐,有些当苦力的都是家中没有产业的,土地给兼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依仗,只能卖力气。</p>

李安生就算解决了上海滩上所有苦力的就业问题,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苦力继续涌现在上海滩上。</p>

"船厂与钢铁厂需要大量的工人,也都是些力气活,毕竟有些技术的岗位他们也轮不上,但是薪酬还是可以保证的,总要比目前辛苦卖力气要好的多。将来上海会出现许多的就业机会,我准备在上海开办扫盲班。安琪,你知道吗?中国大部分的人都不识字,这是个落后时代百年的国家。要是这个国家受教育的程度跟英国一样,早就成为了世界霸主。"</p>

对于李安生的话,安琪很是认同,事实上,很多没有文化大字不识的中国人,照样表现的很出色,他们勤劳能干,细致谨慎。</p>

扫盲是最好的办法,授人以渔,让他们掌握一些起码的知识。</p>

李安生甚至想要直接借用黑龙江的扫盲经验,在整个江苏施行。</p>

实际上,江苏的基础要比黑龙江好上数十倍,受过教育的人很多,更有许多人同时经受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教育与熏陶。</p>

安琪愣了愣,挥舞着手中的钢笔,说道:"那么教师呢,校舍呢?我认为应该开办学校,不仅仅是让那些孩子接受教育,还要让许多孩子们的父母也接受教育才行。"</p>

"这个么?我已经有了打算,我国已经取消一项叫做科举的官吏选拔制度,这样一来,就有许多的旧知识分子找不到做官的道路,要是招揽他们,让他们在这些学校中任职,对国家的统治也有好处。"</p>

李安生可一直没有忘记过教育,在黑龙江的时候,条件简陋的很,但照样坚持下来。</p>

安琪见李安生真的有了对策,这才相信李安生并不是真的漠不关心,顿时转怒为喜。</p>

小姑奶奶,还真是挺能折腾人的。</p>

前段时间只是忙着,还不顾上调阅苏州巡抚衙门的卷宗,看看江苏的教育情况。</p>

在他看来,江苏的教育底子还是很好的,他的大舅哥就是江苏学政,在江阴的时候,他也跟梅宝成探讨过江苏的教育。</p>

江苏的私塾还是很发达的,地方上私塾覆盖率还不错,就连西学,除了教会学校,也有许多形式的西学存在。</p>

更有许多实业家也出钱出力,开办了许多技术学校,底子相当不错。</p>

在江苏实行义务教育,只要运筹得当,也是现实的。</p>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到1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p>

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p>

李安生打算在江苏尝试六年制的义务教育,并且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部分公益性的义务教育,供一些孤儿、穷人家的孩子上学。</p>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甚至一些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家庭子女与孤儿,都由官府来保证他们的义务教育,为他们提供食宿。</p>

安琪创办的儿童慈善基金会就很切合实际,首先将一些孤儿赡养起来,然后给予其受教育的机会。</p>

李安生也很感激安琪所作的一切,就连杰克也受到了影响。</p>

光是靠官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需要整个社会的出力,还有安琪这样的人出现。</p>

其实说到江苏的教育,李安生心头还是有些气愤的。</p>

朝廷1905年在没有相应配套改革的情况下将科举制骤然废除,简直就是个败笔,你都没有一个配套的教育转型机制,如何能废除科举?</p>

由于科举废除后,各地办学自主性加强,其结果一方面使学堂得以快速发展、地位得以稳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公平失衡,特别是高等小学堂设立不足。</p>

要不是江苏向来重视教育,"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怕江苏的教育状况也会无比恶劣。</p>

朝廷所谓的"就地筹款"政策固然是考虑到了当时公立、私立学堂相较于官立学堂占据大多数,筹款涉及面转向民众,特别是1907年后期,学部规定小学堂经费由地方筹措,几乎将兴办小学堂责任丢给地方,导致"就地筹款"政策伴随学堂向基层推行有强化和扩张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朝廷为推动民间兴学,扩大了兴学员绅的权力,致使"筹款权"呈现日益分散化和逐步下移的态势,结果反而限制了学堂教育的健康发展。</p>

真要在教育上进行改革,李安生定然要重新将责任肩负起来,而不是尽可能的依赖地方就地筹款。</p>

说来说去,还是缺银子,李安生还真恨不得去抢银行,抢汇丰银行这头肥羊。</p>

"安琪,现在慈善基金会有没有多少款子,有多少人愿意参与到这个慈善事业中来呢?"</p>

"资金是筹集到了不少,但是总数还是少了点,我已经向我的父亲拍了电报,希望能够电汇一笔资金过来。"</p>

安琪的嘴唇漂亮极了,让李安生真恨不得上去亲上两口,不过,他更加高兴的是,安琪居然向美国求助了。</p>

希望摩根财团的那些大人物们能够行行好,在美国返还庚子赔款的背景下,多捐点钱出来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