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乱的局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乱的局势(2 / 2)

自辛亥年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一日,剧战十昼夜,革命军死军官17人,伤85人;士兵死69人,伤400余人,两天后,汉阳遂告沦陷。</p>

北洋军进攻汉阳,也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故而出动了强大兵力,配以新式德国管退炮若干尊,实力在革命军以上。</p>

革命军守汉阳者,为鄂湘两省军队,人数虽在5万人以上,但缺乏作战经验,彼此又不协调,且全用于第一线,所以极感疲乏。</p>

这就是革命党人不懂军事的后果,虽然纠集了大量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普遍不堪战,既没有军事素养,互相之间还不能号令一致,黄兴也无可奈何,每次战斗都是身先士卒才行,还亲手杀了几个临阵脱逃者,但是与北洋军之间的差距却是越来越明显。</p>

汉阳之败并不能怪黄兴一人,可是由于黄兴曾指挥过镇南关之役、河口之役、黄花冈之役,都是功败垂成,遂使人对黄兴有虽勇而不能战的印象。</p>

汉阳失陷后,黄兴退到武昌,军政府即召开军事会议,黄兴对汉阳失败的原因也无法全面剖析,足以见到,这个时候其实武汉革命军的形势已经相当危险。</p>

对于未来军事演变,大部分人认为汉口和汉阳已失,武昌难以固守,黄兴主张率领鄂湘两军进行军事整编。</p>

此时的情形,谁都知道,革命军不整编是不行的了,全是一帮乌合之众,许多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帮派会党,甚至地痞流氓混杂于军中。</p>

由于武汉方面当初强行接收了汉阳铁厂以及大冶铁矿,使得江苏方面大发雷霆,程德全拒绝了从徐州北伐的建议,而是全力巩固在两江的统治,使得武汉与南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p>

宋教仁到了南京之后,并没有见到李安生,只是,他也清楚,李安生多半是不愿意见他的,武汉方面太过大意,没有将江苏放在眼中,以革命领袖自居,对南京居高临下,仿佛是对待下属一般,已经是失了默契。</p>

汉阳之败,对革命军是一个大打击,但是,独立各省的代表于近日开会,通过雷奋、马君武、王正廷所起草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二十一条,且有一个秘密决议,就是倘若袁世凯反正,则公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p>

袁亦听到这个消息,所以在北洋军可以一鼓作气渡江攻下武昌时,突然煞车,并派代表至武昌谈和。</p>

这个结果是打出来得,也正因为如此,袁世凯才抢在了李安生的前头,只是,他仍然有些想不明白,为何李安生到现在仍然没有大动作。</p>

其实不是李安生不想有大动作,而是眼前这个形势,李安生自然是要控制越多的地盘越好,只要掌控了东北与两江、浙江,管你袁世凯与清廷如何,至于一干革命党,鸟都不鸟。</p>

东三省、江苏、江西、安徽与浙江,程李系目前掌控的省份已经达到了七个,加上海南这个大岛也多半为李安生的势力所渗透,地方上橡胶园主与矿主都愿意奉李安生为主,这个没有异议。</p>

也可以说,当世基本最为富裕的省份都在程李系的手中。</p>

不过,李安生这几日与锡良商议东北自治一事,也发生了一点笑料。</p>

奉天八旗子弟有一封奏电,表示得非常激烈,可是也只止于表示而已,该电如下:"我奉八旗子弟世受国恩,断不忍坐视君主逊位,任彼革党强以共和虚名欺蒙,傥革党者仍不反正,东省八旗子弟定必组织决死队,附入北军,定期南征,与伊以铁血相见,先行电奏"。</p>

黑龙江与吉林的八旗子弟都给管教的老老实实,种田的种田,当农场主的农场主,搞农产品加工的也大有人在,更有不少八旗子弟参军,可没有这么的不识时务。</p>

事实上,八旗子弟中大部分人也都对清廷失望已久,他们在东北有好日子过,何必去掺和?</p>

南方的形势果然不出所料,黄兴的意见并不被其他革命党人所认可,孙中山大摇大摆的到了南京面见程德全,希望能够说服程德全北伐。</p>

目前除了黄兴的意见,推李安生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意思,是由黄兴与程德全同时北伐,攻陷京城之后,正式建立民国,这大总统,自然是由他孙大炮来做,别人是做不了得,别人都是野心家,只有他孙文一心为公。</p>

而有相当一部分革命党人与地方势力勾结起来,企图实现地方自治,都去当土皇帝。</p>

地方自治的好处有很多,更有许多人提出了什么"联省自治",什么美国式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全是瞎扯淡。</p>

李安生当然想要当土皇帝,当整个中国的土皇帝,只是当前的形势不允许而已。</p>

</p>

就像他无法阻挡袁世凯窃取清廷在北方的军政大权一样,他始终绕不过北洋军,绕不过守旧力量,绕不过清廷残余势力。</p>

为了破局,李安生终于下定了决心,动用武力。</p>

这是锡良所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是无力阻止,出于对李安生的最后一丝希望,锡良终于决定放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