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2 / 2)

诏书由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务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农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副署。</p>

张謇第一时间将内幕用电报的形势派送给了李安生,所以,李安生是知道的最为详细的一人,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过程中起到了无比积极的作用。</p>

与退位诏书宣布的同一日,袁世凯发表了"真电"表示赞成共和,其原电如下:"&hellip;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hellip;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维持,军旅如林,须加部署;而东北人心,未尽一致,稍有动摇,牵涉全国,诸君皆洞鉴时局,必能谅此苦衷。至共和建设重要问题,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胸,应如何协商统一组织之法,尚希迅即见教。袁世凯真。"</p>

袁世凯认为他逼迫清帝退位工作已告完成,他已履行了他的诺言,于是他要等南方履行他们的诺言&mdash;&mdash;推他为第一任大总统。</p>

他怕南方食言,所以在退位诏书内加上:"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句话。</p>

这句话其实滑稽非常,好像民国的大总统不是由国民选出来而是由清帝命令的。</p>

清帝退位的待遇很是优厚,这让李安生很是不满,立即在奉天通电予以斥责。</p>

不过照当时革命情势来看,妥协空气甚浓,只希望清室让国,和平息兵,对于一些宽大的优遇,只是表现革命者的恢宏气度,则亦不可厚非。</p>

清帝退位,改朝换代,中华民国正式取代清王朝。</p>

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到此时为止,唯一的争端,便是在于定都武昌还是定都北京的问题。</p>

让孙中山失望的是,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定都北京,南京程德全的态度不明,武昌并不适合作为首都,这是革命党人天然的劣势。</p>

这也使得孙中山尤为痛恨程李系,痛斥为革命果实的吞吃者,他也不想想,他孙大炮在革命起义中放了多少炮,轰死了多少北洋军?</p>

在革命同志看来,袁世凯虽然不是理想的民国元首,可是他已履行了逼迫清帝退位的工作,革命党人都重然诺,所以只有迁就事实。</p>

如果袁能脱离封建官僚遗毒甚深的北京,加上还有国会的牵制,同时正在起草的《约法》是采取内阁制,有这种种因素,总统便没有什么实权,袁世凯当总统后总不致会太背叛民国的。</p>

这当然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袁世凯是个纯粹讲实力政治的人,三十年政治生涯的起伏,使他相信必需要有实力才能谈政治,他怎肯离开他的老巢&mdash;&mdash;"北方",怎肯离开他的资本&mdash;&mdash; "军队"。他心目中既无中华民国,更谈不上国会和《约法》,所以他的私心,根本就未考虑过到武昌去就这空头的大总统。</p>

李安生联名程德全与锡良等人通电全国,希望中央政府能定都北京,同时希望尽快通过约法,实行内阁制。</p>

李安生同时也发出许多密电,对内阁制极力推崇,甚至表示愿意推动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同时,由黄兴或者宋教仁出任总理。</p>

这自然让革命党人消除了疑虑,革命党人能够得到总理的位子,即便在组阁的时候,让给袁世凯一部分利益,也已经是赚到了。</p>

定都北京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孙中山等一小撮人在那里闹腾罢了。</p>

请大家注意,是"孙中山等一小撮人在那里闹腾罢了",孙中山实际上代表的革命党人极少,孙大炮的威望还是远远不如黄兴,甚至是宋教仁。</p>

在程李系的强大压力下,武昌方面委曲求全,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后,袁世凯遂于民国元年元旦以就职誓词电告于参议院。</p>

情势演变至此,孙中山等人只好退而求其次,便是由临时参议院把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完毕。</p>

原来当武昌临时政府刚成立时,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组成的,其后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加以修改,成为《临时约法》。</p>

这个《临时约法》和《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最大不同的地方是,《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总统制,《临时约法》则采责任内阁制。</p>

《临时约法》共七章,即:一、总纲;二、人民;三、参议院;四、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五、国务员;六、法院;七、附则。</p>

责任内阁制本是宋教仁所积极主张的,但临时政府时期,其他革命主要干部均不赞成。到了袁世凯做总统,又怕总统权力太大,于是匆匆忙忙地订定《临时约法》,想借这部《约法》来限制袁的野心妄为。</p>

结果袁世凯把这部《约法》视同废纸,而李安生,同样如此,他将来是要集权统治的,哪里允许这种变了味道的约法。</p>

所谓的约法,都是为了一帮革命党人以及幼稚的野心家所服务的,李安生实力强大,自然不买账。</p>

袁世凯已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接着就需要忙着组织内阁,属于同盟会的湖北都督孙毓筠通电主张推孙中山先生组阁,非同盟会的广西都督陆荣廷立即附和。</p>

这时也有人主张请黄兴组阁,可是袁世凯自己早已胸有成竹,他心中的人选是他的老朋友和外交方面的重要帮手唐绍仪,唐在被派为南北和议时的北方首席代表时,袁就已安排了他未来角色的伏笔。因为唐和南方革命党人相处甚洽,又深通洋务,和英美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在袁系中,唐绍仪是个能够被中外接受的理想人选。</p>

更为主要的,是袁世凯不希望李安生入阁,要是给这位小兄弟上台组阁,哪里还有他袁大总统的远大抱负?</p>

191年1月7日袁世凯正式向已经到北京的参议院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参议院予以同意。</p>

1月15日唐绍仪列席参议院发表政见,并将新阁名单提请表决如下:</p>

外交总长陆徵祥(当时系驻俄大使,故由胡惟德署理)</p>

内务总长赵秉钧</p>

财政总长熊希龄</p>

陆军总长段祺瑞</p>

海军总长刘冠雄</p>

教育总长蔡元培</p>

司法总长王宠惠</p>

农林总长宋教仁</p>

工商总长李平书(未到职,由王正廷署理)</p>

交通总长原提名梁如浩,未被参议院通过,</p>

乃由唐绍仪暂兼,后由施肇基代理。</p>

这份名单,好像是容纳了各方面,因为唐绍仪虽是袁的亲密朋友,可是他又和同盟会方面是好朋友,陆徵祥是无党无派的外交家,熊希龄是君主立宪派,袁系的人只有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三人,而同盟会方面却有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三人。</p>

袁世凯认为这是非常公平的分配,其实则是掩耳盗铃的,因为唐绍仪是袁的老友,而陆徵祥则为袁系的附庸,而君主立宪派在同盟会和袁系间是选择亲袁的路线。</p>

因此在唐绍仪内阁中,外交、内务、财政、军事、交通六个重要部门都抓在袁世凯手中,同盟会所得到的只是教育、司法、农林、工商四个无所事事的冷衙门。</p>

同盟会原来推荐黄兴在新内阁中继续蝉联陆军总长,当然这是想限制袁的军事特权,使他不能把国家的军队当作私人的工具。可是这只是一种幻想,因为袁世凯是必需要掌握军队作为自己力量的基础,因此决不肯把陆军总长这个人选让给袁系以外的人担任,更不会同意给同盟会的"实力派"领袖黄兴,所以只同意改派黄兴为参谋总长。</p>

参谋本部在当时是个有名无实的机关,黄兴当然坚决拒绝接受这个空名职位。</p>

唐绍仪虽然是袁的老朋友,可是他不是北洋军出身,他与袁世凯在朋友与部下之间,不像北洋军系的人,对袁世凯完全是衣食父母,因此他一方面获得袁世凯的亲近和尊重,一方面则受到袁世凯部下的排挤和诋毁。</p>

这个内阁天生就不稳固,而且有心人也发现,程李系没有一人上台执政,在内阁中没有占据任何一个位置。</p>

而且萨镇冰出任葫芦岛的北洋海军司令,程璧光出任上海高昌庙南洋海军的司令,仿佛对海军总长毫无反应,让人啧啧称奇。</p>

其实袁世凯本来是想要让李安生、程德全与锡良,甚至吴禄贞都出任总长的,但是,考虑到种种顾虑,种种为难,而且李安生也必定不会接受,只能作罢。</p>

他既然选择让唐绍仪来组阁,自然是做好了与李安生决裂的准备。</p>

不过他也来不及考虑与李安生的关系,是否会立即激化,蒙古出了问题了。</p>

库伦问题的发生,是俄前任驻华公使廓索维慈到库伦活动的最高峰。路透社电讯说柯使已向库伦交付正式承认书,"库伦"政府元首哲布尊丹巴活佛及蒙人对柯使予以盛大欢迎云云。</p>

这则电讯震动了北京朝野,总统府和国务院均分别召开紧急会议,与会人士面面相对,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因为任何人都不知道俄蒙勾结的实际内容。北京政府和库伦之间的接触,多是间接的,库伦电报局已被接收。</p>

中国外交部也曾采取行动,电令驻俄代办向俄国外交部询问,俄国答复说:"中国现已与各国断绝邦交,所以我国没有意思答复。"</p>

这所谓的断绝邦交就是之前梁如浩上台后未去拜访各国驻北京使节,而陆徵祥又还没有从俄国归来,外交部的职权也没有开始正常行驶,故而出了这岔子。</p>

北京的中国记者,曾赴俄使馆访问,俄使的答复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正式公报发表,不过蒙古问题我们曾在六个月前就和中国交涉,可是中国方面概不答复,好像不屑和俄国交涉。现在中国权力既然不能及于蒙古,俄国为了交涉便利计,所以派遣专使赴库伦与蒙人直接接触,同时就蒙古问题作通盘地调查。正式承认是可能的。"</p>

而北京方面对俄国百般忍让的同时,锡良在张家口宣布,出任内外蒙古总督,即刻起命令新军第二十镇与第二十八镇北上,第二十九镇与第三十镇立即就地组建。</p>

东北一口气要将四镇兵力投放于蒙古,虽然其中两镇还没有编练,但是态度之坚决,让各方为之震惊。</p>

北京中央政府的软弱,东北政权却如此强硬,也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内外交困的时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