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三百五十一章 锡良的动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一章 锡良的动员(2 / 2)

赤塔战场的失利,极大的震惊了日林斯基总司令部,从后贝加尔斯克开始的长达两百多公里的战线被迅速突破,这意味着东北军有能力攻克筑垒地域,赤塔要塞并不保险。</p>

要是赤塔要塞给攻克,那么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会被真正的切断,即便他们能够攻入蒙古境内,也无法改变远东土地孤军奋战的格局。</p>

</p>

俄国前后动员了五十五万陆军,以及七十万的农民,到现在效率还是没能提起来,军队没有到位,民兵训练也没有跟上,就连每日战损的补充也有问题。</p>

赤塔方向有五个师的兵力,加上赤塔守备师以及东西伯利亚驻防师,总计七个师的兵力,实际上与东北军的兵力相差并不大,但是凭借赤塔筑垒地域,还是能够挡住对方进攻的。</p>

只是现在指挥部犹豫了,东北军在赤塔方向的快速进展,使得他们开始对赤塔筑垒地域进行怀疑,凭借这么多的兵力,能不能防得住。</p>

指挥部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选择相信赤塔筑垒地域的防御能力,另一种是在主战场相持,调派援军前往赤塔,争取能够稳住形势,并且反攻进入满洲里。</p>

俄军的兵力还是足够的,目前三十五万陆军集结在从伊尔库兹克以东的庞大地域之内。</p>

而且还有十万哥萨克正在突入唐努乌梁海地区,争取攻击中国军队的侧翼。</p>

正面战场兵力完全能够压制中国军队,分兵也不是不可以,之前俄军就是这么做的,只是没有想到东北军敢于调集八个师的兵力主攻赤塔方向。</p>

要知道,东北军目前总共十八个步兵师的兵力,库伦集团军七个,赤塔方向八个,另外三个师的兵力在绥芬河,整个东北腹地只剩下地方警察部队与税警部队,另外就是直属于李安生指挥的宪兵部队,但是这些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多人。</p>

东北军丝毫不顾关内的中央政府,以及蠢蠢欲动的日本,也让日林斯基指挥部感到不可思议。</p>

反复讨论之后,日林斯基决定分兵,加固赤塔防线,甚至希望能够一鼓作气的攻入满洲里,进占东北腹地,只要攻入黑龙江核心地区,那么东北军将会不战自乱。</p>

不仅是东北腹地缺少兵力驻守,就连吴禄贞的库伦集团军也是压力巨大,十万哥萨克挥舞着马刀,齐头并进,唐努乌梁海地区形势很不乐观。</p>

除了要分兵防守住哥萨克的突击,还要应付俄军主力,之前攻了出去,建立了一条相对有利的防守阵型,但是俄军兵力占了优势,使得在各方面的进攻上头都游刃有余。</p>

让吴禄贞惊喜的是,唐努乌梁海的蒙古骑兵们迅速的成长了起来,全民皆兵。</p>

只是一句口号,保卫家园,整个外蒙古地区,从唐努乌梁海到库伦,实现了真正的全民皆兵。</p>

锡良作为蒙古人,得到了哲布尊丹巴的支持后,以自身的威望,以及妥善的政策安稳了人心,让蒙古人看到了安居乐业的希望,好不容易有了希望,怎能容许俄军破坏?</p>

更何况,俄军入境后,哥萨克的凶残杀戮也激起了蒙古人民的一致同仇敌忾。</p>

锡良与蒙古人约法三章,不开垦土地,不过度放牧,不更改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内外蒙总督府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保留自治权,以及内外蒙总督府随后颁布的一系列民政措施,以及对蒙古地方经济的扶持与帮助,都让蒙古人彻底的产生了归属感。</p>

锡良亲自动员蒙古骑兵,起到了巨大的效果。</p>

在一个个的部族的栖息之地,锡良只是让人扛起一面面的五色旗,便吸引了无数蒙古人站到了五色旗下。</p>

"我们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祖先曾经用马刀建立过辉煌的历史,而现在,局势需要我们重新挥舞起马刀,痛击侵略者。儿郎们,可有胆子跟随冲锋,将任何敌人淹没在我们的马蹄之下。长生天在上,勇武者将得到祖先英灵的眷顾。"</p>

锡良让亲卫骑兵们拔出马刀,对天呼喝,纵马奔驰,仿佛回到了那个骑兵天下无敌的年代。</p>

无比的振奋人心,许多蒙古青年握紧了拳头,他们发誓要用马刀,寻回祖先遗失已久的荣耀。</p>

北京政府出版的一本书,名叫《东归英雄传》,许多部落都得到了蒙语版,奉若至宝。</p>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贝加尔湖一带,虽然这些东归英雄的后人都生活在新疆北疆一带,但是从唐努乌梁海到库伦的蒙古人,无不以这些东归英雄为荣,他们都是蒙古人的子孙。</p>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