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三百九十章 唐绍仪的困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章 唐绍仪的困局(2 / 2)

"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而权力收归内阁,则地方势力受到削弱,逐步的使得中央掌控一切,这是最终结果。而当前,我们要做的,便是通过这次对日交涉,来向国人证明,强权政治要不得。"</p>

今年8月初,在宋教仁的主持下,同盟会开始与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统一共和党谈判合并组党。8月5日,五党团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大会,正式宣告国民党成立。</p>

宋教仁目前正在一步步的扳回局势,希望通过政党政治来遏制强权政治,这是他们的唯一出路。</p>

"这次我们决不能妥协,决不能就此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将中国拖入战争深渊。我们的良苦用心,必定能够得到国人的理解。"</p>

唐绍仪还是决定亲自赴日,向日本谋求和解与宽容,他这次也打算向日本借款,这次是孙中山在牵头,只要他成功向日本借款,那么就能进一步的赢得国民支持力,稳住内阁。</p>

哦,不,应该说,他能借来款项,能够赢得那帮所谓的精英国民的支持。</p>

对于李安生来讲,这简直就是狗屁不通。</p>

这帮所谓的精英有什么资格代表全部中国人?他李安生何尝不想让所有中国人都能成为合法的选民?但是这一步在后世的中国一直都无法实现,更何况现在。</p>

既然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那么干脆就不要说的比唱的好听,不要理想化,而是脚踏实地。</p>

外界评论以及后世推崇,认为宋教仁是一代雄杰,但是李安生看来,也不过如此。</p>

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包括唐绍仪。</p>

宋教仁过去推崇李安生,但是同样认为李安生有着局限性,比如对日本毫无根据的深刻敌意,他们这些在日本长期居住的革命党人,并没有感觉到日本的太多对中国的野心,即便有,也是对于中国的羸弱的一种蔑视。</p>

那是前清的事情,与中华民国无关,如今民国初建,国家统一,国力蒸蒸日上,又打赢了中俄战争,不去惹日本,人家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来侵略?</p>

李安生的许多论调,都被认为是夸大其词,故意在煽动国民的情绪,从而从中牟利,实现野心。</p>

李安生即便主导中俄战争,打赢了这场关乎到中华民国国运的战争,沙俄基本难以翻盘,但是宋教仁等人并不认为这是李安生的功绩。</p>

相反,宋教仁等人认为,李安生凭借着这次军事上的冒险,得到了许多的好处,无论是国民的支持,还是军队的支持,为着他在东北的进一步割据独裁扫清道路。</p>

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从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应该揭发出来,也正是他的纵容,才使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而现在,李安生同样成为了辛亥革命最大的受益者。</p>

那些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位或者报酬的"造反者"们,将这种怨恨都集中到了李安生身上,认为是这个野心家挡了他们的路。</p>

甚至有人叫嚣着要暗杀李安生,不过,有几波付诸行动的,刚到东北就给擒获,反而牵连了不少人,李安生对于这种人向来是不手软。</p>

唐绍仪从宋教仁这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自然是信心百倍,只要能够清醒国人的头脑,打击李安生强权政治的野心,将来宋教仁上台组阁,他总有一席之地,这便是他们的默契。</p>

与其在这个并非真正内阁的总理位子上干耗,还不如在真正责任内阁中干一任外交总长,这要心胸畅快的多。</p>

而就在唐绍仪准备赴日"道歉"之时,李安生在东北发表通电,坚决支持蔡锷留任云贵,痛斥内阁的卖国妥协决议,要求内阁收回成命,停止对陈炯明等卫国军将士的迫害。</p>

事实上,卫国军在上海的日子很逍遥,大部分的卫国军都坐着船,带着他们想要带的东西各自回乡。</p>

蔡锷等人滞留在上海,也没怎么将内阁的决议当回事情,只是在忙着清点要运回云贵的物资罢了。</p>

同盟会等政党政治团体并没有意识到,李安生在东北力挺卫国军,力挺蔡锷等人,并且坚决驳斥内阁关于对陈炯明等人的处置意见,这是在有预谋的先发制人。</p>

而唐绍仪内阁也没有意识到袁世凯的放任,也是在设置陷阱。</p>

在日本的强逼之下,甚至是武力威胁之下,唐绍仪到了日本之后,就李安生发表通电一事,向日方致歉,承诺会遵照致歉的约定,尽快出台确切的措施。</p>

不过,让唐绍仪没有想到的是,国内出现了无比迅猛的突然袭击,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要求唐绍仪下台。</p>

甚至谣言满天飞,无数学者文人、百姓学生都走上街头,要求尽快让唐绍仪下台,以免唐绍仪在日本做出有辱国格的事情,更是有报纸直白的披露,要是唐绍仪昏了头,在日本签署了卖国条约,那就悔之晚矣。</p>

报社、民间宣传、谣言,各种各样的舆论,甚至戏班子也在唱唐绍仪到日本卖国求荣,收音机里更是直接斥责唐绍仪为丧权辱国的首任民国总理,遗臭万年。</p>

唐绍仪刚听到国内的谣言,忧心忡忡,但还没有太大的不安,但是等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反馈到他这里,他脸色苍白,忽然无力的呆坐了一夜,这形势怎么说变就变了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