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四百三十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2 / 2)

由于农业生产未发生质的变化,靠运输的带来的改善相对有限,而较为偏僻的地区甚至没有发生变化。"中上之户饭皆粗粝,中下之户则皆搀糠和菜为食,丰年粮尚不足,一遇凶年,恐慌立至,则树叶草根亦以充饥。"</p>

大部分地区的食物改善时间不长,因为人口急剧增长,运输取得的成果迅速被人口增长抵消掉,要是爆发大规模内战,许多地方都要出现大规模的饥荒。</p>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袁世凯也清楚,如今日益改善的民生,万万不能因为内战而破坏掉,要是本来就如此残破,那倒还好,没有人顾的上,可有比较,便有计较,轻易挑起战端的人是要遗臭万年的。</p>

段祺瑞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今日小酌,能有如此丰盛的佳肴,未必不是李安生所赐。</p>

</p>

从东北过来的大批肉食,以及价廉物美的烈酒,都成为了京城百姓们的最爱。</p>

两人小酌半晌,从人又端上了主食,居然是甘薯,倒让徐树铮有些意外。</p>

段祺瑞笑了起来,指着甘薯说道:"又铮,从前咱们都盼着能不吃甘薯、高粱这等粗粮,盼着能吃上小麦,面粉。可如今李大总统推广什么?粗细搭配,整日吃小麦的,也得吃些甘薯,这才叫营养。我看,他是替东北推销甘薯吧?"</p>

当初东北为了不让关内因为东北大丰收粮食价格逐步下跌,使得关内百姓因为用小麦换取到的粗粮变少,反而闹起饥荒,于是东北有意识的向关内投放了大量的粗粮。</p>

现在反而要推广甘薯这等粗粮作为日常必不可少的事物,怪不得段祺瑞要拿出来说事。</p>

李安生的这个说法让很多人嗤之以鼻,这细粮才有营养,多吃细粮,才能熬饥。</p>

中国北方在饮食方面长期以来重男轻女,从小农经济角度上讲,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种生存选择。农业劳动要求男人对农忙时高体力消耗负责,只有将粮食集**向主要男劳动力,保证他的劳动和健康,才能保证全家的生存。要不然男子就会致病,整个家庭将遭受更大的打击。另外,北方农村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那就是雇工往往比主人得到更好的饮食。雇主不得不将有限的细粮与肉食等食物用在最能体现其价值之处。</p>

故而,这种观念其实是深入人心的,李安生提出粗粮也有营养,而且每天必须吃一定量的粗粮,一时难以推广开来。</p>

连段祺瑞都不认同李安生关于多吃鱼聪明长寿、粗粮与细粮搭配的说法,更何况其他。</p>

"如今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倒也是个事实。好歹,咱们回去也能昂首挺胸一回,不至于对不起先人。"</p>

段祺瑞放下酒杯,喟叹着,略微的自我安慰一下。</p>

的确,他们坐在这里吃肉喝酒,现在许多老百姓同样能够如此,不局限于东北、直隶,甚至是山东、江苏等地。</p>

比如说,在北京,巡警月薪10至1元,巡长16至18元。</p>

不过,这个工资居然还不如上海一个纺纱女工的工资,竟然高过巡长和科长!</p>

而不管是北京也好,上海也好,物价也越来越低廉,段祺瑞住处附近的市场,每天都会挂牌子出来,路人都能看到价钱。</p>

面粉1包四十余斤.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6元,茶叶1斤0.元,活鸡1斤0.7元,鲜蛋1个0.0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p>

1元可买6斤好猪肉,40个猪肉饺子、两碗小米粥、外加一盘白糖,两毛二分钱。</p>

不仅是物价在跌,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着。</p>

而且部分走在前列的公司工厂,甚至还规定了优厚的福利。</p>

民国政府在交通部内设有铁路员工福利委员会及职工教育委员会,在铁路上也组织了一个员工联谊会,福利机构遍布在各段各厂各站,大的车站,都设有扶轮学校,主办中小学教育,专收员工子弟,一律免费,每年年终发双薪,季节发奖金,这些小恩小惠连最不起眼的小工都有。</p>

在许多工厂,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资不过二十多元,工龄长、技术好的每月可得四、五十元...至于小工和临时工,那就要苦些,从十元到十三五元不等。</p>

徐树铮跟段祺瑞开着玩笑,要真是没有地方可去,还不如去当个教书匠或者技工。</p>

这自然是在开玩笑,但何尝不是体现出了如今教师与技工的优厚待遇与地位。</p>

"净胡说八道,有哪个地方敢要我们?"</p>

段祺瑞也不是将徐树铮的话当真,而是实在是笑道不行,这家伙,居然还有这么诙谐的时候。</p>

还真给他们言中,他们在这里赏春光饮酒作乐,没有半个人来打扰他们,连许多北洋的故旧也是如此,大概都是以为段祺瑞彻底失势了。</p>

两人浑不在意,只是一味的吃酒。</p>

不过,并不意味着真的没人登门拜访,正酒酣之时,李安生却直直的闯了进来。</p>

"芝泉兄,怎么,如此雅兴,是有什么好事么?"</p>

李安生亲自登门拜访。倒是让段祺瑞与徐树铮大吃了一惊。</p>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李安生怎么来了?</p>

照道理,李安生此时应该在到处进行接见活动,约定盟誓,与议员们高官们共同欢乐,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p>

不过段祺瑞也是机敏之人,连忙站了起来,推说道:"哪里,不过闲极无聊才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