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四百四十二章 欧事研讨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二章 欧事研讨会(2 / 2)

中国将来走向扩张的话,东南亚是开端,而拥有这个岛链,则使得中国能够走上远洋海军的关键一步。</p>

面积超过80余万平方公里的巴布亚,以及包括俾斯麦群岛在内的属岛,能够容纳上千万华人,而且还是初步的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并不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这样的大岛之下。</p>

而文莱共和国国民大部分都是华人,决策层也大部分都是华人,这个现象引起了蔡锷等人的高度重视。</p>

有理由相信,文莱共和国实际上与中华民国是相当亲近的,只是李安生一直矢口否认而已。</p>

文莱共和国的海陆军装备都是向中国购买,甚至文莱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不是母国英国,而是中国。</p>

文莱的石油资源、矿产、森林资源以及经济作物,大部分都是供给中国。</p>

这次文莱军的表现,在塞班岛给予日军的沉重打击,也能看出他们的风格与中国的陆军很相近,只是没有实际勘察,无法印证。</p>

文莱共和国陆军的表现,也使得陆军部以及总参处的将官们受到了鼓舞,起了争竞之心,想要在青岛交出一份同样完美的答卷。</p>

青岛战役进行了将近两个月,日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始终无法打开局面,正如开战前国际评论家普遍的观点,日军必须要付出数万人的代价才能够拿下青岛要塞。</p>

事实上,在后世的日德青岛战争中,日军只不过付出了数千人的代价,就使得物资消耗严重补给不畅而且还毫无斗志的德军投降。</p>

在中国军队的秘密加入,并且逐步的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后,德军开始抱着欣赏战争的心态来看待日军的进攻。</p>

日本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德军征召的中国当地人绝对不会有如此强悍的战力,也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战术素养。</p>

对方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无比先进,最起码,在重火力上,日军难以望其项背。</p>

事实很明显,中国军队介入了这场战争,以这种最为阴险的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p>

正当日本考虑要不要进一步增派陆军前往青岛战场的时候,英国开始频频的提出要求,敦促日本尽快将"金刚"号与"比睿"号战列巡洋舰贡献出来,打击德国的军舰在太平洋的活动,并且可能的话,赶到欧洲直接参战。</p>

英国的皇家海军舰队镇压得德国公海舰队喘不过气来,同时,极大地得助于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一点在历史上曾对英国的伟大光荣起过很大的作用。英伦三岛恰好与欧洲大陆西侧隔海相望,对北海和德国通向波罗的海之路形成包围堵截之势。</p>

德国的船只,除少数偷越封锁线和实施奇袭的舰艇外,都被从海上逐出;到1914年底,德国贸易的方式已完全改变了。往返于毗邻中立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之间的海上商船满载最终运向德国的货物,而德国对外直接贸易则变得微不足道。</p>

英国大舰队的实力与德国公海舰队相对比,约占比的优势,这是封锁线背后的最后力量。德国为了取得制海权,即保证己方自由使用海上航道而不让英国使用,要么决定性地打败英国大舰队,以致足以消除其实力优势;要么以消耗战或一种海上游击战来削弱英国的海军力量。</p>

但即使公海舰队不曾进行这样的劫掠,它仍然具有一支处于停泊状态的"实有舰队"的价值。英国不得不将它的大部分海军力量部署在北海海域,担任守备,以便阻止和反击德国海军突入北大西洋的任何企图,阻止其对开往英、法的运兵舰队和补给线的袭击。</p>

日本的两艘高速战列巡洋舰火力凶猛,成为了英国青睐的对象。</p>

当然,中国的两艘战列巡洋舰也落入了英国的视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