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汉末温侯> 第五十六章:文武双匠入蓟中,忆起老友生悲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六章:文武双匠入蓟中,忆起老友生悲伤(2 / 2)

卢植虽然心中高兴,但碍于严父姿态还是鞭策道:“还远不及,远不及。”</p>

请的皇甫嵩,卢植二家入城,早就准备好酒宴。说起来这里还算是卢植的故乡,看到故乡本土忍不住老泪纵横,叹道:“想不到我卢植有生之日还能回到河北。”</p>

吕布道:“日后恩师便在蓟县居住,吕布还想聆听恩师的教诲。”</p>

卢植笑而不语。</p>

幽州也是有不少名人雅士,魏攸,田畴等人学识不凡,对卢植,皇甫嵩二人闻名已久故而交谈甚欢。</p>

吕布身为幽州之主,也是频频进酒,让他们宾至如归。</p>

谈起政事,说到那惨死的蔡邕,卢植不由一阵神伤。</p>

当朝家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当时,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董卓是国家的罪人,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你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p>

蔡邕有口难辩,但作为家和史官,他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写成汉史,便陈辞谢罪,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p>

士大夫们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说情:“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p>

王允根本不听劝告,反驳马日磾说:“先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社会上缺乏时代精神,不能让蔡邕像司马迁那样,毁谤和诬蔑幼小的天子,因为这既对神圣的道德教化毫无益处,而且还使我们这些人遭到批评和指责”</p>

马日磾无奈,只得退出,感慨地对别人说:“王允这种作法恐怕不行吧!善待人才,这是一个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而让国家经典得以流传,则是重视国家制度和创作的保障。如今,像王允这样不重视贤才,切断国家的命脉,阻碍国家经典的流传,难道能维持久远吗?”</p>

可怜蔡邕最后冤死狱中,一代名师就这般去了。</p>

卢植叹道:“伯喈死后,留下一女,寄留在康成家中,可惜当时他不在洛阳,不然的话,也可一并带来。”</p>

闻听蔡琰,吕布不可察觉的生出几分异色,想想此时这蔡琰也应该与任紫凝一般大小,可惜生在这个时代却是遭难。</p>

吕布道:“不如接到幽州来吧。”</p>

卢植道:“也好,只是这次前来,不过我与义真老儿只带了数十家人,此事还要劳烦奉先了。”</p>

吕布笑道:“恩师说笑了。对了,恩师,这次来了幽州可有什么打算?”</p>

“暂时还没有”,卢植道:“如今为师的身子也是大不如前了,不想再多想,只希望学伯喈完成一些学术之事。”</p>

诚然,卢植一生为汉室尽忠,尤其是黄巾起义与董卓作乱更是让卢植耗费心思,虽不过五十余岁却已经可见老态。</p>

念及于此,吕布握住卢植的手,动容道:“恩师只管休息,保重身子才是首等大事。”</p>

“知道,知道。。。”</p>

看着欢颜的卢植,吕布却是心中暗暗算了一算,想来如今如今年过半百的卢植只怕也没有多少日子了。。。</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