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回到明朝玩网游> 第十二章 毛遂自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毛遂自荐(2 / 2)

说起来这英国公和别的国公不一样,在朝中有着超然的地位,当年朱棣起兵靖难,张玉壮烈牺牲,被追封为荣国公和河间王,其子张辅子承父业,四镇交趾,封世袭英国公,其后张辅没于土木堡,被追封为定兴王,有明以来可是绝无仅有。而且其后代也多有才干,不似其他功勋子弟那般纨绔,别说现在的魏忠贤,就是他的前辈刘瑾都拿英国公没办法。而朱宏燚更是知道,天启皇帝驾崩之后,张皇后为了搞掉魏厂公,第一个找的就是这位英国公!</p>

一边扶起朱宏燚,张维贤一边笑道:“今日得见状元郎的神射,方才得知我大明还有如此文武全才。真是英雄出少年啦!”</p>

朱宏燚赶紧抱拳致谢道:“英国公谬赞了,晚生不过是些浅末功夫,实在是贻笑大方。”</p>

</p>

张维贤摆手道:“你也不用过分自谦。你这一手本事,可以说天下无一。就是你的老师也大赞你箭术好。是不是稚绳兄?”</p>

孙承宗当即微笑不语,张维贤冲张世泽招招手道:“世泽,状元郎乃是文武全才,你们年纪也相仿,以后不妨多亲近亲近。还有诗雨,你以后若是再敢胡闹,老夫就要动用家法了!好了,就不耽误你们几个年轻人玩闹了。我和孙大人还有话说,你们先出去吧!”</p>

朱宏燚正要跟着张世泽、张诗雨兄妹出去,孙承宗却叫住了他:“宏燚,你留下。我和英国公商量的事情,你也听一听。”</p>

孙承宗话音刚落,张维贤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实际上他对朱宏燚并不是太重视,虽然夸他是文武全才,不过内心深处却不认为这个小年轻有多重要。可眼下他与孙承宗要商量可是一件军国大事,而孙承宗竟然破天荒的让朱宏燚留下来,这个态度就很值得琢磨了。难道说孙承宗眼里,这个新科状元真有这么重要?带着这些疑问,张维贤不禁对朱宏燚有了一丝兴趣,他倒要看看这个小子有什么本事,竟然入得了孙承宗的法眼。</p>

朱宏燚当然不知道这位英国公已经打定主意暗中观察他,对他来说孙承宗让他留下来,他就留下来呗。更何况他也对所谓的军国大事有些兴趣。</p>

“稚绳兄,此番王尚书提议兴建八里铺重城,山海道袁崇焕等竭力反对。如今朝中议论纷纷,不知你有何高见?”</p>

王尚书?八里铺?这两个名词瞬间让朱宏燚想起了一些事情。王尚书当然指的是王在晋,此人在清修明史中背描绘成了一个十足的窝囊废,完全就是用来衬托孙承宗和袁都督的光辉形象的绿叶。</p>

但实际上,朱宏燚可不会被乾隆鞑子修的那本伪书给欺骗,真实的王在晋既不是胆小鬼,更不是不知兵的草包,不管是学术上还是军事上,袁都督给他提鞋都不配。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可能比孙承宗还要高明不少。</p>

按照清修明史的描述,否定了王在晋修重城的意见后。孙承宗、袁都督极力推崇修筑宁远,而且孙承宗还提出觉华岛能与宁远形成犄角之势,所以宁远、觉华可守,如果建成那将是拱卫山海关的屏障。</p>

孙老师当时在奏章中说:“以守八里铺之四万人当宁远冲,与觉华相犄角。敌窥城,令岛上卒旁出三岔,断浮桥,绕其后而横击之。即无事,亦且收二百里疆土。总之,敌人之帐幕必不可近关门,杏山之难民必不可置膜外。不尽破庸人之论,辽事不可为也。”</p>

对于孙承宗、袁崇焕“修筑宁远”的主张,王在晋是坚决反对,而他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知道觉华岛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今据山海道议,仍委本官招集辽人为兵,居住该岛,俟天寒冰结奴骑可驱,兵船难渡,或暂移于宁前之间。盖觉华岛去宁远城二十里,冻则履海如平地,非远洋巨浸之可拟也。”</p>

到最后谁对呢?后来的“宁远大战”中印证了王在晋的预言,乘着天寒地冻,金兵踏平了整个觉华岛,将岛上军民屠戮殆尽,抢走大把粮草翩翩然的走了。而袁都督只能在宁远城里行注目礼。</p>

这还是后话,就说眼下这个筑重城,也不是王在晋贪生怕死,而是他发现有着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也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山海关外的峰峦高于山海关城墙。王在晋用了“斗城如锅底之形”生动的描述了这一情况。意思是说关城外围的高岭好比铁锅的边沿,而关城就如同锅底。他认为山海关外这些高岭对关城有可乘之势,尤其以欢喜岭为甚。欢喜岭不仅“蜿蜒绵邈,紧抱关门”,而且还高于城墙,敌军若站在岭上,既能一览城中的情况,借着地理的优势可以轻而易举的将箭射入城中,而如果敌军架设大炮,城墙上的垛堞更是无法抵御。这才是他主张修八里铺重城的根源。</p>

当然眼下这个时候,孙承宗还没有去山海关,也没有经历那场被清修明史篡改了的载入史册的对话。对于他而言,如何光复国土,如何击败建奴贼子还没有定策,所以针对张维贤的提问,他只是很老实的回答:“我也不知道。”</p>

说到这他忽然转头向朱宏燚问道:“宏燚,对此你有何见解?”</p>

朱宏燚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回答道:“老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山海关及关外情形到底如何,只有亲自去了才能知道。老师如今是兵部尚书又是阁中重臣,何不亲自去视察一番,到时候孰是孰非不就一眼即明!”</p>

其实孙承宗也有亲自去一趟的打算,当下便微微点头,朱宏燚一看有门赶紧毛遂自荐道:“学生素来有志报国,如果老师您不嫌弃的话,就请允许学生跟您一块去!”</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