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p>
闻言,朱高炽不禁赞许的看了一眼河灵,道:“不错,看来你恢复的这段时间,那些书没白看。”</p>
被朱高炽夸赞,河灵却是一笑,道:“这是自然!”</p>
见他如此,朱高炽也跟着道:“可惜的是,一切的关键不在政策,而在执行。”</p>
“偏偏,弘治那混账还采取了一个最坏的办法。”</p>
听到朱高炽开始还说弘治是个中规中矩的不错后辈,再到现在的混账,河灵不禁暗自撇嘴。</p>
“翻脸比翻书还快作风,越来越有皇帝风范了。”</p>
不过河灵也能明白,为什么朱高炽怒骂弘治是混账的原因。</p>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被孝宗皇帝批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开中折色”!</p>
从此,</p>
商人不再需要往边境运粮,只需要缴纳银两,就可以做食盐生意。</p>
这个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p>
一年之内,国库增收白银百万余两!</p>
然而,</p>
叶淇变法,却是违背了开中制的初衷。</p>
这是本质上的不同!</p>
因为纳粮开中解决的是军粮问题。</p>
纳银开中,解决的是国库收入问题。</p>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大明为了这百万白银的眼前收入,把军粮问题抛诸脑后。</p>
更不要说开中制,引起的农民实边等连锁反应了。</p>
幸运的是,弘治帝,朱佑樘在位时,明王朝的边患并不厉害,也就没有体现出来太大的弊端!</p>
但却是为后世大明埋下了祸端,那就是女真的崛起!</p>
直至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起兵反明!之后开始了大明与后金长达几十年的边界战争。</p>
可明朝自隆庆开关以后,大量白银开始内流!</p>
隆庆至崇祯年间,流入大明的白银更是高达三亿余两!</p>
明末时期,商品经济更是空前的高度发达,整个大明国,整体来看是很有钱的!</p>
可大明国库,却是穷的震古烁今!</p>
万历收矿税,魏忠贤收商税,崇祯加派三饷,这中间即便也有个人穷奢极欲,但无论怎么算,也不该穷到崇祯皇帝当铜壶的情形!</p>
逐年的军粮成本的增加,士兵军饷的贬值。</p>
之后,随着纳粮开中被取消,再也没有人会傻到去九边开荒种地,边境地区,人烟越来越稀少!</p>
做生意的商人自然更少,于是……</p>
诸物腾贵!</p>
纳粮开中时边关大约一两银子一石!</p>
纳银开中后,竟卖到五两一石!士兵领到军饷,本来花销之外,还能给家里留点钱,现在连花销也不够了。</p>
所以士兵自然是满腹怨言!</p>
一旦军饷没按时发放,就会出现“闹饷”。</p>
此外,镇压或者安抚各地所谓的义军,也需要大量白银。</p>
对于当时的大明朝臣,能人不是没有,可不管是多么好的计划,又具备多大的可行性,可是没有钱,一个都执行不下去!</p>
于是,崇祯末年,大明的财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p>
镇压辽东各地战事和起义需要大量银两,可是国库没有钱,所以朝廷只能不停地加税;</p>
既然要加税,就要搜刮百姓!</p>
百姓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只能揭竿而起!因此,各地起义军就永远无法被彻底剿灭;</p>
然后,就需要更多的军饷……</p>
如此反复循环!</p>
终于,</p>
大明崩了!</p>
“所以,我大明亡国的根本祸根,早在弘治那混账的时期,就已经埋下,身为皇帝,不能高瞻远瞩!”</p>
“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职!”</p>
“说他中规中矩,我都觉得是高看了他。”</p>
“目光短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