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游戏竞技>棋魔前传> 第六百一十四章 自已的想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四章 自已的想法(1 / 2)

 呵,这话扯的就有点儿太远了吧?说的是古人今人的,怎么跑到棋具好坏上去了?我想棋具好坏和水平高低应该没有关系吧?要是用好的棋具就能下出好棋,那棋手们也没必要苦研深读费尽心思提高棋艺,干脆直接买副最贵的棋具算了。(徐晨风笑道,偷换概念是辩论时常用的一种招数,这一套他玩的多了。</p>

“嗯,你说的对,这确实就是一个笑话,我之所以这么讲只是想说明,要想对古人棋力和水平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很容易就偏离方向。在我看来,我们评价古人棋手的时候很容易陷于一个误区。就是仅仅通过棋谱来评价棋手的棋力。通过棋谱来评价棋力,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分析好棋与坏棋,好棋多,棋力就强,坏棋多,棋力就弱。</p>

然而问题也正产生于此:好棋好到什么程度,坏棋坏到什么程度,有时全凭观棋的主观感受,同样一着棋,有些人可能觉得古今罕见,绝妙无双,有些人则可能觉得并没什么了不起,随便一个业五以上棋手就能下出来。有时观棋自身并没有主观偏见,但由于现代人的身分还有长期所受环境的影响,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对古人的评价。于是,分歧就这样产生了。</p>

但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前题条件是:古今围棋规则是不同的。古代围棋是座子开局,这种开局方式利于战斗而不利于连片成势,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另外,古代围棋是要还棋头的,终局时,谁的棋块数比对方多就要还子,每多一块就要多还一子,这种规则必然会导致古代棋手能断就断的风格,因为把对手的棋断开的越多,赢的也就越多。</p>

情况就是这样的,由于古今围棋规则的不同,两形成了不同的行棋风格,古人重势,今人重地,古人强调进攻,今人则强调全局地均衡。于是在行棋的选择上,外势是古人的第一选择,而实地则是今人的第一选择,最常听到地一个比喻就是把外势形容为支票,把实地形容为现金,支票虽好,却总不如现金叫人塌实。</p>

但是,虽然古棋规则倾向于外势,不过在有些情况下该实地还是要实地的。此时古代高手们就有可能由于惯性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并不是不可理解。</p>

按道理,犯错就是犯错,下棋嘛,错误总是难免的,古人如此,今人也是如此。但是,问题就在于普遍重视实地的今人眼中,这种错误是极为低级地错误,而在古人眼中,则没有那么严重。相应的,有时候现代高手会出现过于看重实地的错误,这种错误在现代人看来或许很正常,可如果被古人看到的话说不定会对现代高手的棋力嗤之以鼻。但问题在于,古人是不可能活过来评价今人的棋,只能任由今人去对古人指手画脚,于是无意间古人就吃了一个暗亏。</p>

另外,古时没有现在的新闻棋战,下的棋常常是要押彩的,在这种情况下,棋手在下棋时肯定会追求每局大胜,而不会为了赢下一盘棋而从序盘阶段便点着头精心计算如何平稳收束,而今天则是以每盘来论输赢,赢十个子是赢,赢一个字同样是赢,其中并无本质不同,所以现代棋手自然会对整体平衡更下功夫。两追求目的就会有很大差别,不少情况下计算地出点就不一样,对具体招法价值的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我和志平、云散的观点相似,就整体而言,古人的水平比不上今人,但对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这样的大家则未必适用,至少他们的水平不是现在的业余棋手所能比较的。”</p>

</p>

梁明泉不愧是棋坛老将,理解和认识都有自已的独到之处,没有纠缠于细枝末节,而是直接指出了争议焦点。</p>

“,您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不过反过来说,今人比古人更重视实地,这不正是围棋技术展的正确结果吗?难道因为古人棋风如此,所以犯地错就不是错?显然,古人如果执著于从序盘到中盘都以取势的价值一定大于取地的价值观念来下棋,那么现代高手和古人下棋,虽然也可能出现因计算不到位,大龙被吃而输棋,但盘数多的话,一定会更容易取得最后的大比分胜利。”徐晨风没那么容易就交枪投降,仍然在据理力争。</p>

“呵呵。也许刚才我说地还不够清楚。你大概是误会了我地意思。</p>

我刚才所说地棋风不是一般意义上地个人风格。因为个人风格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如上世纪同为日本六。既有赵治勋这样地彻底地实利派。也有武宫正树那样</p>

流。所以用个人风格做比较意义不大。</p>

我所说地棋风不同是由于规则不同导致地棋手对势与地地不同偏好。而所谓地规则不同。主要指地就是还棋头与子彩。</p>

先说还棋头。对于还棋头规则对围棋下法地影响。这个问题非我所能回答。就说个简单地假设吧:当棋手面临取地和取势地选择时。取势就有可能要比现代规则下便宜两目。相反地取地则要吃亏两目。这一进一出就是四目。对高水平棋手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地差距。于是在势与地地分歧点上。古人选择外势地概率就要大很多。这在今人看来就是古人棋风注重外势了。实际上。这不是棋风而是正确地选择。就像今人重地也并不是棋风。而是优胜劣汰地结果一样。举个近一点地例子。当实行黑先贴二又四分之三子地时候。高手对局中黑棋地下法就比现在贴三又四分之三子时要平稳地多。是现在地棋手比那时地棋手对围棋地认识有了本质性地提高吗?显然不是。真正地原因是那多贴还地一子使执黑先行感觉负担加重。如果还是按贴二又四分之三子时地平稳下法终局时可能贴不出目来。所以才不得不更积极主动。</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