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理想年代> 186坐南朝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6坐南朝北(2 / 2)

“三、段祺瑞、徐树铮正作如下之区处:(1)守备第一大军扫荡孝昌之敌…………”</p>

电文念完,众人一脸惊愕。会场还是一片沉寂,只有袁世凯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睃来睃去。</p>

袁世凯对此时众人的惊愕是完全理解的。他故意把情况夸张的比李想在<人民日报>宣传的还要夸张,也就是要狠狠的吓唬善耆等清朝皇贵。</p>

于袁世凯而言,保有了武昌,给革命军留下一块地盘,在对外显示了自己宽容态度以外,最重要是保留住和谈的对手,证明革命军力量不可小视,借此可继续挤兑清朝朝廷,以免攻破武昌后载沣等人对自己再起烹狗之念。</p>

然而,令袁世凯心中不安的事情发生了。</p>

1911年12月2日,在武汉的交战双方停战协定生效的那一天,南京却被革命军攻占了。</p>

这样一来,革命军阵营士气高涨,被汉阳、汉口失陷所打击而沉的锐气,重新出现。</p>

南京虽然被革命党人攻下,十几个省份宣布了独立,但全国大局的主动权,仍然在袁世凯手中。</p>

一方面,他想保留“武昌”的火种养敌自重;另一方面,他很想先剿平晋陕两省,图个北方的后院安宁。</p>

基于此,他对外的调子自然不像内心那样把“剿”与“和”表现的段祺瑞和冯国璋那样的明显,这也使得北洋军官们一时摸不清他们的袁总理大臣究竟对南方是个什么态度。</p>

见无人开口,袁世凯放下撸、着花白的短髯的手,说道:“事出突然,所以请各位来商讨一下对策,主要是对时局的判断和下一步的措施问题。”说着,他提高嗓音,收起了微微的笑意,“入京时我曾说过,南方问题爆发以来一直在向事态严重的方向发展。虽然我一直强调隐忍持重,剿,抚,和并用,可南方的形势恐怕不许我们再过于持重了。目前,在湖北的北洋军只有三万人,将少兵微,装备又差,处在残暴的李疯子部队的包围中。这必然导致南方方面乘机兴起排斥北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要记住,湖北是我大清的领土,更有北洋精英的亡灵。失去湖北,就等于失去大清的国防生命线,它必然祸及大清的千秋大业。大清不答应,就是弃尸湖北,北洋的亡灵也不会答应。所以湖北的严重事态必须加以解决。这次北洋军行动有些突然,请诸位就下一步的处置谈一谈自己的看法。”</p>

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的,是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的清末宗社狂热良弼。这时,他一扫以往给人的那种悠然超脱的印象,神情严峻、目光沉稳,颇有些军人气魄,以京城旗人特有的卷舌音说道:“我认为孝感大营此次行动完全合理,内阁应给孝感大营充分的支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彻底解决湖北李疯子问题。”言辞简洁,态度鲜明。</p>

会前,良弼已经透过一些安插在北洋军的人打探到一些小道消息,已隐约窥透了袁世凯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因而在拿出自己的观点时更显得毫不踌躇、锋芒毕露。</p>

参加内阁会议的这些人,无论宗社党还是新内阁成员,其实内心早已接受了湖北将以武力解决这一观念。所不同的,只是这一天到来的早晚而已。</p>

袁世凯轻轻一笑,匆忙召开的会议,却很快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最后,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南方民军大敌当前,为了振奋军心,为了鼓励士气,禁卫军应该起一种倡导和示范,皇族大臣也该为臣民表率,所以应由皇族大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p>

他的这个题目很光明正大,可是这样一个提议,就足够唬住载涛这个出了名的胆小如鼠绣花贝子爷,他一听袁世凯要点他为帅,立刻把载涛吓得魂飞天外。</p>

袁世凯这个提议,载涛死活不肯依,任良弼等宗社狂人劝说也无效。</p>

“如此要解决湖北李疯子,扑灭南方民军就困难了。”袁世凯冷冷一笑,“只有继续请老英国府牵线,请太后降旨与南京开国民和议…………”</p>

善耆等清朝皇贵见袁世凯按兵不动,转脸又公开唱起和议,还要逼太后降旨,一个个怒不可遏,大声质问他:“龟山大捷,汉阳、汉口已复,大胜如此,武昌指日可复,为何与贼党言和停战?”</p>

袁世凯轻蔑一笑,答言:“汉口、汉阳虽收,南京又陷。南京,天下要冲,形势倍于武汉。党人势大,蛊惑国人,人心军心浮动。议和,此乃权宜之计。我以三年为期,必灭党人。如各位盲动,以天下为孤注,不妨代我行权,袁某当避位!”</p>

恫吓之下,几个鸟笼子里出来的满洲贵人,噤口不言。嚣张狂妄如良弼也做不得声。</p>

内阁会议就这样结束。之后,清朝隆裕太后懿旨:“现在南北停战,应派员讨论大局,着袁世凯为全权大臣,由该大臣委托代表人驰赴南方,切实讨论,以定大局,钦此。”</p>

清朝隆裕太后懿旨一下。本来已经慌成一团的朝廷顿时就跟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仿佛。宗社党,论起指挥一场近代化的战事,可以说分毫成算也没有。以为帷幄运筹,电谕下,自然就是人人奋勇,为圣君在上死战,小小匪党,略战即破。对于近代化战事所要做的战略筹划,战术设计,后勤组织,资源调动。这些养在笼子里的八旗爷们是一无这个威权,二无实际操作能力!袁世凯拿出办法,胆寒地他们当下就全盘接受。</p>

清廷的电谕雪片一般下,在本来死水一般地大清末世激起了满天波涛。</p>

强大的北洋军,用多少银子堆出来的,连德国人都赞叹的东亚强军,怎么会在湖北被小小李疯子得这么惨?京师人消息最灵通,说话也最大声,街头巷尾,全是纷纷地议论。</p>

“…………我大清怎么就不行了呢?武昌一夫倡乱,南方十三省响应…………国朝开国会,开议会,预备立宪,不也一步步的走向开化吗?这到底哪里出了毛病?”</p>

“预备立宪……预备个屁!江南名下士不都是咨议局的大老爷,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民国议会的议员!”</p>

“议会顶什么用?据说同盟会黄大胆病急乱投医,江浙民军攻占南京的时候,仅江苏就有都督十几个,黄大胆实在没法子,只能请出程雪帅主持江苏军政,请出状元公张老先生参议国事…………”</p>

“可是张老先生是谁?他可是当年在朝鲜庆军与袁宫保有过师生之宜。他们还是坐南朝北…………”</p>

“瞧着吧…………瞧着吧…………这国事,还得看袁宫保的意思…………”</p>

(光景:扑街打滚要红票、要收藏……)</p>

186坐南朝北</p>

186坐南朝北,到网址</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