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大隋风云>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三十八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三十八节(2 / 2)

昭武江南停了一下,摇摇头,“他目前稳定突厥汗国的策略很危险,他正在走柔然汗国的老路,阿那瓌复兴之策的失败和柔然汗国的败亡都证明了这一点。”昭武江南叹了一口气,“可汗即使杀了燕都,也未必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你要知道,佗钵是个很保守的人,他和可汗的观点有相当一段距离,而小叶护的背叛也说明即使在西突厥,他推行强国之策的阻力也非常大。”</p>

“拓跋鲜卑人采用汉人的制度治国,前前后后经历了一百多年,遭遇了无数次挫折,最后还是在六镇鲜卑人的反抗下亡国了。柔然汗国的阿那瓌没有吸取鲜卑人败亡的教训,妄图一蹴而就,结果复兴不过是昙花一现,强大的柔然汗国转眼就倾覆了。西域诸国实施汉制,前前后后大约有五六百年的时间,但至今依旧保留着大漠人的很多传统。大漠是大漠,中土是中土,大漠人和汉人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可汗虽有天纵之材,但一味听信汉士之言,盲目推行汉制,结果实在不敢设想。”</p>

“现在……”昭武江南落寞苦笑,“你又在大漠洒下了分裂的种子,这时他即使能确保西突厥的稳定,也无力确保*的稳定,所以,我认为大漠上的这把火不要点了,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收手吧。”</p>

“但大周的目的没有达到,大周需要这把火。”</p>

“你当真是为了大周的安危?”昭武江南摇摇头,“鸿烈公,你的野心太大了。目前大齐对大周的威胁太大,可汗绝对不愿意看到大河东西形成统一的局面,所以你最好放弃你的计策,不要妄图实现中土的统一。”</p>

断箭无语。昭武江南寥寥几句话,已经把李丹看透,现在要想说服昭武江南,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p>

“你要保证我丝路利益,这是盟约的前提,但从大齐局势变化来看,你显然在欺骗我。”昭武江南望着神色凝重的断箭,脸上忽然露出一丝微笑,“不过,我很欣赏你的勇气,你竟敢和可汗公开对抗,实在令人钦佩,就凭这一点,我愿意再信任你一次。”</p>

断箭面无表情。这个女人好厉害,看那样子,算是吃定自己了。</p>

“丝路利益的保障,取决于中土形势,而三国鼎立的局面则是我所希望的,所以……”</p>

昭武江南转身面对断箭,迷人的笑容让断箭感到一阵眩目。</p>

“大陈国的长沙王陈叔坚就在我这里,你是否愿意和他谈一谈?”</p>

断箭愣了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长沙王陈叔坚怎么到了这里?大陈国想趁此机会和大周签订什么盟约?过去大陈和大齐一直联手打大周,现在他们想改弦易辙,和大周联手打大齐?</p>

=</p>

=</p>

=</p>

=</p>

注释:</p>

江左衣冠:</p>

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故江左门阀望族又称江左衣冠。</p>

=</p>

正朔的意思:</p>

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正和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夏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天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夜半为朔。从汉武帝时候和太初历直至今天的夏历,都用夏正。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p>

史学家一般所说的“正朔”、“道统”,是指朝代的合法性。</p>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道统具有法的意义和法的地位。具体地说,道统是从文化立场上评判政治是非的大观念;评判某朝某代是正统还是闰统甚或伪统,亦即某政权、政府是否具有合法性,道统是最后的依据和标尺。道统的是非标准不系于一朝一代一家一姓一党一派的政治标准,是超越的、统贯古今的,因此才能成为评判某一具体政权合法性的依据和标尺。也就是说,按儒家的道统观,一个朝代或政权是否合法,最后必须取得文化上的支持,否则,就是非正统。这个文化上的支持,即道统的支持。历史上“正朔在东南”(东晋南北朝)、“道统不在辽金而在宋”之论,说的都是这个意思。</p>

=</p>

南北朝正朔之争:</p>

言及南北朝,由于大多史官总是以“本正流清”的南朝为“正朔”,代代相袭。</p>

在传统修史家眼里,一部分视江左的宋、齐、梁、陈四国为正朔,如资治通鉴,还有一部分则视南北朝两边都是正朔,如南史和北史。</p>

正朔之争,自西晋永嘉之乱后便开始了。</p>

西晋的士族都是自汉末以来兴起的,也有少数是自东汉就繁衍不衰的。永嘉之乱发生后,西晋的士族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琅邪王氏为代表南渡到江左,一派则以博陵崔氏为代表留在故里。</p>

原来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的士族集团纷纷南渡,聚集在琅邪王司马睿的身边,建立了东晋政权。这个政权建立后,在长期与北方的众多少数民族政权对峙中,依然在名义和形式上保留了正统地位,被北方的广大晋人奉为正朔,并在名义上作为北方众多少数民族政权的天子,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用天王的体制表明作为晋朝的藩国。</p>

南渡的士族中没有在西晋政坛上可以划入第一流士族的,他们大都属于第二流的士族,在南渡前在政治和文化上都缺乏足够的影响力,迁移相对容易。留在北方的士族大都是根深蒂固、族大势强,安土重迁,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p>

这些留守北方士族基本上都继承了东汉以来世家大族的传统,坚持以儒学为本,轻视玄学,家风严谨。同时,他们也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南北朝时期在文化和政治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南朝时的使臣到了北魏的洛阳要感慨礼乐衣冠尽在北方了。这些北方士族子孙相袭,一直到唐代还保持着固有的势力,有唐一代,崔氏就出了二十余位宰相。</p>

中国文化一向有重正朔的传统。所以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之后都会急不可耐的进行统一南方的战争。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北魏与刘宋的瓜步之战以至隋灭陈之战,推究其文化原动力都是来源于重正朔。</p>

=(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