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大隋风云>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五十四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五十四节(2 / 2)

=</p>

断箭在地上划了一个简易的地形图,详细解说了攻杀之策。</p>

“各队都有自己的攻击位置、攻击速度,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对不要有任何失误。”断箭的目光从帐内二十多个人的脸上缓缓扫过,口气极为严厉,“即使你看到身边的人掉到了马下,急需抢救,也要视而不见,因为只要这一个延误,就会造成刺杀失败,数百人可能因此白白送掉性命。”</p>

大帐内鸦雀无声。</p>

“还有谁不清楚?”断箭问道,“如果都清楚了,那就一个个复述一遍,然后集结人马,从尖山埋伏处飞驰而下,演练到半夜为止。”</p>

断箭站到了龙竹面前。龙竹咳嗽了几下,小心地问道:“你怎么肯定燕都身边只有一千人?假如他临时增加了卫队人数呢?”</p>

断箭冷笑,“那你就杀两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杀两个人。”</p>

“不可能这么精确。”龙竹说道,“这是战场,不是在海头城外刺杀拜火祭司。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事都会发生,如果……”</p>

“那就放弃。”断箭很坚决地说道,“如果出现了意外,立即放弃。”</p>

“你说什么?”龙竹惊讶地问道,“我没有听错吧?”</p>

“没有。”断箭笑笑,“燕都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再冲上去,就是白白送死。我不会拿五百个人头换一个人头,这种事我绝对不会干。”</p>

大帐内本来很紧张的气氛立时松弛下来。龙竹嘿嘿一笑,“我还以为必死无疑呢,原来是这么回事。金乌,下次说话说清楚点,吓死人了。”</p>

“如果这一仗打败了,我们往哪撤?”火鹦鹉小声问道。</p>

“这一仗必败无疑。”断箭稍加沉吟后,缓缓说道,“即使我们杀了燕都,也是必败无疑……”</p>

众人目瞪口呆。</p>

断箭转头望着一脸怒色的阿蒙丁,郑重说道,“你已经出了一次错,导致国相死了,这次你千万不要再出错,无论刺杀成功与否,撤退号角一响,立即带人向尖山方向逃亡,一路不停,直到逃到敦煌为止。”</p>

阿蒙丁勃然大怒,刚想说话,断箭突然冲上去一把卡住了他的脖子,“你不过是一把刀,国相大人都会死,何况你?你算什么?”</p>

阿蒙丁骇然瞪大了眼睛。</p>

“事情要结束了,知道秘密的人都会死,虽然你知道的秘密并不多,但足够砍下你的脑袋。”断箭松开手,摸了摸他的大胡子,“对我们来说,目标不是刺杀,而是逃亡。”</p>

大帐内霎时死一般寂静。斛律雅璇苦笑摇头,黯然无语。</p>

“我说得很清楚了。”断箭面对众人,微微笑道,“杀人的事,由我带着三百精骑完成,你们是掩护和策应,一旦我吹响号角,你们掉头就跑,不要有任何犹豫。”</p>

“黑乌鸦……”阿蒙丁担心地望着断箭,“你怎么办?”</p>

“他们不是要杀我,而是要杀你们,如果我跟你们在一起,你们就死定了。”断箭毫不在意地挥挥手,“我不会死,我们敦煌再见。”</p>

=</p>

深夜,月光如银。</p>

断箭坐在篝火旁,轻轻擦拭着凤凰刀。斛律雅璇轻轻走过来,坐到他身边,抱着双膝望着天上的繁星,默默无语,良久,她低声说道:“对不起……”</p>

“我经常会失控。”断箭回刀入鞘,语含歉意,“十几年来,我一直活在生死的边缘,常常喘不过气来,有时候我会做梦,都是噩梦,梦里也是这样,会被自己的吼声惊醒。”断箭笑笑,笑得苦涩落寞,“我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解脱,但我想,我杀人,人杀我,总有一天我也会人头落地,到那时我就解脱了。”</p>

斛律雅璇打了个冷战,全身蜷缩到一起,“我很冷。”断箭伸手把她抱进了怀里。</p>

“柔然人会死吗?”</p>

“不会。”断箭说道,“死的是铁勒人。”</p>

“你会死吗?”</p>

断箭没有说话,他想起了阿史那西海,想起了她临走时的嘱咐,嘴角不由掀起一丝笑意。</p>

斛律雅璇娇躯微颤,忽然转身抱住断箭的脖子,悲声哀求,“我可以和你一起去杀燕都。”</p>

“天山这段路,阿蒙丁熟悉,出了天山,龙竹就可以带路,但到了敦煌,只有靠你的身份才能走进玉门关,否则他们很难逃生。”断箭抚mo着她的长发,小声劝道,“虽然我杀人,这些人的性命对我来说也无足轻重,但我痛恨突厥人,所以我就是要救他们,我倒要看看突厥人怎么灭口。”</p>

斛律雅璇无声落泪。</p>

“不管我刺杀是否成功,燕都估计都难逃过这一劫。”断箭轻轻替她擦去眼泪,低声笑道,“玷厥做出这种事,室点密怎么办?难道他杀了自己的儿子?他只能牺牲燕都,这样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只不过是个替罪羊而已,哈哈……”</p>

“你哥哥会救你。”斛律雅璇说这话的时候,觉得苍白无力,内心歉疚而痛苦,泪水如注。</p>

传言当年乙息记可汗科罗就是被断氏白马堂所刺,今天燕都也是被断氏白马堂所刺,这种安排天衣无缝,可以帮助室点密、佗钵和玷厥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断箭本来就是被派到大漠送死的,他的使命就是献上脑袋一颗。</p>

“你不用觉得对不起我。”断箭看到斛律雅璇痛苦的样子,有些好笑,“即使没有你,我也会赶到蒲类海,而且,我已经知道上当了,之所以没有逃,不是因为你的关系,也不是因为我不想看到龙竹他们死于非命,而是因为我已经知道我必须留下来的原因,更何况……”断箭亲吻着她圆润白嫩的耳垂,调笑道,“你把身体给我了,我也要报答你啊,当然了,如果你能给我留个孩子,我就更加感激涕零了。”</p>

斛律雅璇玉脸羞红,蝇呐低语,“我们回去吧,我给你生个孩子。”</p>

断箭大笑,“你不怕你父亲一怒之下杀了你?他杀了你,我倒未必心痛,但杀了我孩子,我肯定悲伤欲绝。”</p>

斛律雅璇气恼不已,挥动粉拳狠狠打了他几下,忽然张开小嘴,一口咬在了他肩膀上。断箭失声痛呼,连连求饶。</p>

“我现在相信崔季舒的话了。”断箭捧着斛律雅璇那张美艳绝伦的玉脸,做了个极度绝望的表情,“像你这种妖媚女子,真的是红颜祸水啊,你想想,我这种落魄刺客坠入你的情网后,都甘愿奉上头颅,更不要说那些君王家主了。”</p>

斛律雅璇眼含泪花,妩媚轻笑,“我生下你的孩子,就到少林寺找僧稠大师,请他把我们母子送到断氏白马堂。”</p>

断箭头皮一阵发麻,仰身倒地,望天哀叹,“天啊,白马堂完了,完了。”</p>

=</p>

战鼓如雷,号角长鸣,战马的奔腾声和激烈的厮杀声响彻了蒲类海上空。</p>

美丽的草原上,突厥汗国大可汗燕都指挥铁骑向柔然人发动了猛烈攻击,一队队的铁骑就象潮水一般呼啸奔腾,气势如虹。柔然人奋起反击,其高昂的士气和凶猛的反扑一度遏制了突厥人的攻势,但突厥人随即调整了攻击方向,从两翼强行冲阵。</p>

庵罗辰抵挡不住,阵势逐渐混乱,中军开始缓缓后撤。</p>

“鸿烈公,进攻吗?”柔然人的军主急切问道。</p>

断箭躺在草地上,抬头看了看战场,“燕都的中军还没有出动,现在他身边至少有五千人,我们纯粹是去找死。”断箭重新躺倒,懒洋洋地说道,“不要着急,你先去睡一觉吧,慢慢等。”</p>

=</p>

=</p>

=</p>

(以下不计字数)</p>

注释:</p>

=</p>

葛荣(?——58年):</p>

北魏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鲜卑族人。初为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镇将。六镇起义失败后,他投靠鲜于修礼,孝昌二年(56年)杀叛将元洪业,接着领导起义部众。当年九月,博野白牛逻(今河北蠡县)一战,斩杀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国号齐。后乘胜进军,杀魏军最高统帅元琛,占据河北数个州县,拥兵数十万。起义过程中,他欺凌汉族的民众,拉拢豪强地主,又偷袭杀死杜洛周,导致起义部队的分裂。</p>

58年七月,葛荣率军围邺城,众号百万。九月,尔朱荣率精骑出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与义军展开会战,尔朱荣派侯景为前驱,高欢阵前诱降。葛荣轻敌,尔朱荣出奇兵,表里合击,义军大败。葛荣被侯景所擒,被俘。义众星散,为契胡分头押领。十月,葛荣牺牲于洛阳。</p>

=</p>

府兵最早的来源,《邺侯家传》中云:“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p>

陈寅恪先生以当时分民上,中,下三等。“六户中等以上”指的是上、中两等中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合为六等。此六等居民皆有一定经济基础,他们也最需要军队来保障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同时他们也有力量来供养一支军队。这涉及到一个“良家子”从军的问题。虽然“良家子”从军自古就有,例如西汉重视“良家子”尤其是六郡良家从军,而且地位与一般“卒”“徒”不同。良家子是身份地位最高的。不仅本人必须属于地主阶级,而且其家门第也比较高,凡是父兄犯罪或家世微贱,就不能列于良家子之列。所以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班固“徙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驰射上林,讲习战阵。”</p>

当然另外一方面,六户中等以上是三等九品中财产最多的,即田宅奴婢最多,依照赋调法令的规定,交纳的粟和绢也比下三品的要多。愈是户等高,赋额也就愈重,被籍为兵后,免其身租庸调,对于这些人来说,便有着眼前的实惠。他们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就有所保证。</p>

可是,入伍府兵的条件:一,鲜卑人。二,六户中等以上。三,家有三丁。这样看来,能够入伍的实在是太少。他们一方面警卫,另外一方面还要参加作战。经过西魏和东魏的几次较量,尤其是发生在大统九年的邙山之战,西魏一败,折兵六万,当真非同小可,府兵损失殆尽,就在这一年,府兵征兵有了重大改变。</p>

《周书――文帝纪下》记载大统九年:“于是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p>

陈寅恪先生认为:“然则府兵之性质,其初元是特殊阶级,其鲜卑及六镇之胡汉混合种类及山东汉族武人之从入关者固应视为贵族。即在关垅所增收编募,亦止限于中等以上豪富之家,绝无下级平民参加于间。”再过了七年,复拣取人民之有材力者编入府兵军籍。又说:“最初府兵下之将卒皆为胡姓,即目胡人。周武帝募百姓充之,改其民籍为兵籍,乃第一步府兵之扩大化即平民化。此时以前之府兵皆是胡姓,则胡人也,百姓,则夏人也。故云:是后夏人半为兵矣。”</p>

这样,他们征兵由六户中等以上扩大为关陇豪右进一步扩大为人民之有材力者,仍然具有可靠的质量—人民之有材力者,和稳定的数量—改民籍为兵籍,成为世兵制。由此观之,则较南朝之临时征发与流民北府兵,北朝府兵完善的征兵制度为其提供了强大战斗力的保障。</p>

――――――――――――引自《论府兵制之适于发挥战斗力》</p>

=(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