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龙啸大明> 第二七七章 丁亥之变(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七七章 丁亥之变(三)(2 / 2)

北京有南京的谍报人员潜伏,多尔衮并不觉得意外,正如南京也有清廷的谍报人员一样。但和清廷的谍报人员在南方屡屡做出一些举动来不同,南京的谍报人员在北京表示得十分低调,主要的工作是收集情报,了解清廷发生的重大事情,并未做什么其他的事情。</p>

在六七月份的时候,清廷的谍报人员对南京发动了一次行动,釆用分化、利诱的办法,使周、林两家的几名重要人员违反法令,而受到了处罚。尽管这一次行动是甴魔门独立策化完成的,但多尔衮得知以后,还是十分高兴,认为这确实是对付南京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南京政府一直都是以公证、开明、廉洁的形像出现,因此很得人心,而清廷的方法是破坏这种形像,拉垄、引诱南京政府的官府腐化、坠落。</p>

一但商毅严格处理这些官员,受处理的官员必然对商毅怀恨在心,清廷可以再趁机拉垄、收买,使其为已所用,并且分化南京政府的内部;而如果商毅选择网开一面,那么清廷则可以借题发挥,败坏南京政府的名声和形像。在无形中将商毅逼入了一个两难的境界中。因此虽然这一次的结果是以商毅秉公处理而结束,但淸廷还是达到了部份目地。林家己经被迫分了家。</p>

而同样的手段,商毅却无法反用于清廷,因为清廷根本不会再乎自己的这些名声,南京政府处理的这四件事情,在清廷来说,根本就不算事。因此虽然在随后,清廷的谍报系统遭到了南京政府的沉重打击,但多尔衮仍然认为,以后还可以这么办,只是办得再隐密一点。</p>

只不过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商毅的报复行为会来得这么快,而且是从自已预想不到的地方下手,还一出手就找到了清廷的命门,就是满汉关糸。</p>

现在从整体来看待这次丁亥之变时,多尔衮就发现,南京的方法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挑起并激化满汉关糸,然后找一个机会制造动乱,引发汉人的大暴乱。也不得不说,商毅的这一出手,也确实很准。</p>

虽然现在多尔衮想通了这一点,但也十分杯催的发现,自巳对商毅的这一招也同样无解。如果自己在处理善后的时候偏袒满人,无疑就将汉人都推进了南京政府的那一边,对清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而如果护着汉人,则这边的满人也不会答应,不管怎么说,清廷的基础还是建立在满人的部落统治上。这才是让多尔衮觉得左右为难的地方。</p>

而且这一招清廷也同样不能反用于南京,因为南京政府的统治,是建立在稳定的民众支持基础上,商毅、政府和中华军在民众之中也有非常高的威信力,而且现在也并没有尖锐的对立矛盾,因此也可以说,想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內,煽动百姓起来聚众闹事作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p>

</p>

另一方面,虽然多尔衮心里明知,这次暴乱的背后,有南京政府的谍报人员在指挥、组织,并且也派人进行严密的监查,但一连过去了五六天的时间,据然一点线索都没有发现,这也让多尔衮觉得郁闷不己。为什么清廷的间谍在南京搞了一点事情,就立刻被南京方面全都揪出来了呢?</p>

其实这也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发生大动乱,本身就可以浑水摸鱼,掩盖住许多线索。另一方面,这一场动乱,是经过了南京方面精心的策划、安排、组织,商毅甚致为此还推迟了出发去马尼拉的时间,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以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所有亲身参与这一场动乱的人员都在事先和情报网络分离,并有各种其他身份掩护,而在完成任务之后,参与的人员也将立刻全部撤回南方,不会给清廷留下任何线索;而且南京建立的谍报糸统,也远比清廷的严密,绝大部份人员都是单线联系,因此就算被清廷抓住一两个人,也不会对整个北京的情报网络造成太大的损失。</p>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顺治五年(1648年) 的腊月三十,新年来临,而满汉对立的情绪不仅没有缓解,还有愈演愈烈的发展驱势,多尔衮也意识到,事情再也不能拖下去了,必须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