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二月,除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p>
院子里的放了寒假的大学生们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就连海子这样不在北京居住的家伙也都回了老家,四合院一下子变得清净起来。</p>
北岛就凭着他过去办《今天》诗刊的那可怜经验,硬生生的将《同袍》创刊号的编纂工作完成了大半。</p>
在知道戈文想要做一本杂志,上海那边不仅学历高的卫建国兴趣十足,便是陈红军也是竭尽全力的帮忙。</p>
这时候的部队虽然已经和地方分开,可是关系依然融洽,卫建国陈红军两人拉虎皮做大旗竟十分管用,原本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办下来的手续居然不到一个月就完成。</p>
《同袍》的刊号已经申请了下来,现在就等创刊号定稿,然后交付印刷厂印刷。</p>
今天,北岛将创刊号的策划正式的摆在了戈文的面前,让他审核。</p>
起来这个还没有根据地的《同袍》编辑部的正式员工竟然只有北岛一个人,像芒克、舒婷等人都是在工作之余,免费帮忙的。</p>
桌子上放满了稿件,照片,这些都是北岛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托人情求来的,作为一本还未发行的新杂志,根本没有稿件来源。</p>
戈文坐在北岛的对面看着书桌上的创刊号大样,心里不由得感慨北岛对于编辑这份工作的痴迷。</p>
大样上,封面、题刊词、目录一应俱全,显然下了一番心血。</p>
经过北岛等人的商量,《同袍》会是一本开80页的杂志,为了降低成本,就是封皮是彩页,其余所有内页均为普通纸张,戈文先前所提到的可以插入一些风土人情的照片以及对退伍老兵的采风照片,都是黑白照,朴素之极。</p>
这是北岛和卫建国商量了很久之后才定下来的。</p>
考虑到将来《同袍》杂志的读者大多是退伍老兵以及那些对基金会感兴趣的读者,这些人本身的消费能力并不会太高。而且杂志的发行不仅不能动用基金会的资金,等杂志发行顺利了,还需要每年向基金会上缴一部分费用。</p>
所以《同袍》杂志必须尽快转入正轨,盈利起来。</p>
这一北岛倒是挺有自信。</p>
创刊号的《同袍》封面上,同袍两个字宛如鹰勾铁画,看上去还有一丝铁血的味道。</p>
起这两个字的来源还有一段故事。</p>
退伍老兵基金会创立之初就已经在各大军区大佬们的心中挂上了号,基金会要创办内刊,自然要通过部队的内审,要知道基金会可是挂在南京军区的旗下。</p>
</p>
当得知基金会要办一本刊物这个消息时,几位军区大佬亲自向新闻出版局打了招呼。其中一位在中国以敢打敢干著称的大佬更是亲自挥笔写下“同袍”两个毛笔字送给了基金会。</p>
这才是卫建国和陈红军能够一路开绿灯的根本原因。</p>
而这样的大旗自然没有逃过北岛的眼光,于是《同袍》的刊名便直接引用了这位大佬的书法。</p>
在“同袍”两个字下,还有一行稍的字体,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八个字。这是用来解释刊名的,仅在创刊号上有,再往后编撰的各期杂志就不会再出现了。</p>
除此之外,创刊号的目录前还有一页是题刊词,阐述《同袍》杂志的来龙去脉和创刊宗旨。这个倒是每一期都有,作为一本名义上的基金会会刊,对于基金会的宣传是不遗余力的。</p>
彩色的封面上除了刊名之外,最抓人眼目的就是刊名下方的那张彩色照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