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王瑾交给他们的任务是:丈量少林寺和云岩寺下属的所有土地。
当然不是只靠他们这十个人,王瑾派遣了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小分队,而且每队不止这些人。
康小米的队伍又补充了十个人,其中五个是僧人,另外五个是卫兵,也是见习人员。
测量队依然打着寺院的旗号。虽然河南并不应该算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但是大明在末世的低下基层控制力愣是把这里玩成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这里原本就是僧人的天下,现在闯军悄无声息地替代了和尚,依然是这里的土皇帝。
刘体纯对于王瑾的计划不以为然,皇帝丈地主和自耕农的田是为了多收税,闯军丈佃户的田干什么?多收租子?
王瑾对他解释了很长时间。首先,和尚们对自己有多少土地清楚得很,丈量出来的结果和寺内账本的误差不会太大。
其次,这次丈田与国家丈田不同,是为了收租,而不是为了收皇粮国税。所以,佃户私下开辟的隐田既然与少林寺、云岩寺没有关系,那么和闯军也就没有关系。
最后,这次丈田的目的不在于丈出多少土地,而是用这个最简单的试点测试闯军到底能不能丈田。
三年来,王瑾一直试图培养一些能用于行政的人员。他一直在给闯军的文书和后勤人员教授数学,并不断在士兵中挑选一些悟性比较好的充实其中。
这种在行军间隙进行的教育,效果不可能太好。尤其是闯营之中只有一个半人算是懂数学,王瑾算一个,张之水算半个。张之水能从孙承宗哪里领到督造佛朗机炮的任务,当然不会对数学一窍不通。
算了,不提了,反正现在只剩一个了。
尽管效率低下,可毕竟有三年的基础,闯军还是有了一部分会算账、懂几何的士兵,至少在涉及钱粮的政务上,这些人不会被当成外行来糊弄。
这次丈田的简单之处在于,闯军接收的是寺院的土地,本来就有清晰的账目,而且原本就有僧侣、文书负责田亩事宜。
僧侣本身就是识字率比较高的人群,少林、云岩这种大寺的掌事僧人以及下属商铺、租栈管事的业务水平不亚于官府的胥吏,虽然被处决了一部分,但剩下来的数量依然可观。王瑾将他们与闯军士兵混编,互相查对方的账,其难度比官府丈地主的田不知简单多少倍。
康小米这一队的分派区域在嵩山西北的偃师县境内,大体上来说,这段勘测生活还是比较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