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先的表现让洪承畴不甚满意,在洪承畴看来,县中百姓暴动这种事,若不大加杀伐,尽诛乱党,如何能够平定。可是左光先却说什么:“无非是一帮饥民抢米,吃几顿饱饭自然就散了。不如让兄弟们多歇歇,攒足精神好打闯将。”
洪承畴心道,我要是能给饥民喂饱了,我还用你们干什么?
但是左光先的士兵很乐意,郭君镇从西乡县城撤退的时候,只带走了粮食,把抄家得来的金银、布匹丢弃满地。既然县城已经收复了,财也已经发了,谁还吃饱了撑的追到大山里和流寇拼命。而且当时还下了雨,要是出现滑坡、泥石流可不是闹着玩的,士兵们自然都愿意回营地休息。
左光先也确实没把西乡农民军放在眼里。他和王承恩的部队都以铁甲马队为核心,青海兵的马好,更侧重骑射,而左光先的兵更类似女真武士,下马当重步兵用也一样好使。
和他们相比,西乡县那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暴动农民打起仗来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也就古自存部下的几百名王自用部老兵堪做对手,给官军造成了一些杀伤,但对于左光先来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左光先很有自信,认为眼下官军这七千兵马足以击破几万流寇。李自成、郭应聘、焦得名、郭汝磐、拓养坤等联军首领的判断也是一样,要说硬碰硬,目前陕西没人比左光先和王承恩更硬。
既然硬碰硬碰不过,那就只能先别碰了。众头领商议了一下,很快得出结论:先去四川,和八大王会合。只要翻越大巴山,洪承畴就管不着了,只对付陈奇瑜便简单得多。
李自成派李过和张能去支援郭君镇,让张能和郭君镇带着一小部分人留下建立山寨安置不愿离乡的西山农民军,大队人马迅速前往盐场关与主力会合,一同进兵四川。
李安在少室山,马重僖在熊耳山,刘体纯在伏牛山,李文江在商洛山,张能在大巴山,袁宗道和赵胜在夔东,再加上古自存刚刚战死,现在闯营只剩下了十二个老管队。李自成重新分配兵马,每一队约两千人,加上老营,全军共约三万人。
有了山寨,家眷和伤残士兵就不一定非得随军了。虽然闯军建在各地的山寨只能按照当地土寨豪强、山民村落的模式生存,不打闯军旗号,规模也不能太大,但是数量多了,也能分担不少压力。
王瑾建山寨的计划是有相当风险的。首先,闯军要保证可以不断得到缴获,才能使得建立山寨消耗的成本不至于影响主力的生存。其次,各个山寨规模较小,存在在当地的混战中被官军或者土豪消灭的风险。最后,就是山寨有可能脱离闯军,发展成独立势力。
但李自成觉得这三点都不是问题。他对于自己打仗的能力还是比较信得过的,新破郧、襄,缴获甚多,短时间内不会缺乏粮食物资。老弱家属随军,军队机动性下降,一样会有损失。至于部下独立,李自成什么时候担心过这个?
原时空的闯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明地理,到处流动的时候也没有时间精力去勘探地形,不知何处能种田,何处有山险,何处有逃生道路,何处能避开官府视线,自然无法为山寨选址。可有了王瑾就不同了,他按图索骥,照抄另一时空几年后李际遇、于大忠、李好等寨主建寨的位置,一指一个准。再加上毛葫芦带路,闯军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联军大举入川,张献忠在刚刚打下的太平县城摆下酒宴,盛情款待。闯军人多,就不和大伙挤了,李自成自己带着卫队去见张献忠,让刘宗敏和田见秀指挥部队,攻下通江县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