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官军居然严格遵守诺言,没有跟踪他们押运俘虏的人员。方管队前后三次和官军交易,每一次都派出大批明哨暗探,可是每一次都毫无异常。基本上可以判定,不是他们没有查到,而是官军确实没有跟踪他们。
而且官军竟然提出,希望他们保留天池山小寨,作为以后双方联络的中转站。官军许诺,他们保证天池山周边十里范围内是中立地带,不在这里开战。
左良玉是真的觉得需要保留一个和流寇沟通的渠道,经过了豫北之围的失败,他愈发觉得,想彻底消灭流寇恐怕很困难。在左良玉看来,和流寇死拼到底绝对是不现实的,到最后,朝廷要平定流寇,一定得靠招安。所以,多和流寇接触谈判没什么坏处,留着天池山,可以作为了解流寇的途径。
王瑾也同意了这个办法,多个了解敌人的渠道总是好事。左良玉人品虽烂,信誉倒还真说得过去,没有洪承畴那么不要脸。从最坏的角度来说,就算官军翻脸,闯军损失的也仅仅是一个寨子,几十个人。如果是从钱的角度来计算,仅仅是这次交换俘虏所得的财物,就已经超过招募几十个士兵的成本了。
王瑾心里不断提醒自己,人命是不能这样计算的,但是作为一支军队的指挥官,他还是经常不得不这样计算。打一个地主的土围子要死多少人,缴获的钱粮物资有多少,用这些缴获招募训练的人马能不能补齐这一战的损失,这些都是必须要计算的。
王瑾现在依然能克制住自己,不会派兄弟们去送死,但是在派他们去执行这种可能会死,也可能不会的危险任务时,他也只能计算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经过三次俘虏交换,大部分的俘虏都已经送还官军了。能交换的自然只有将领们的妻妾儿女,那些一起被俘的丫鬟婆子就没人管了。这年头人口便宜得很,与其花钱去赎,还不如花几两银子再买一个。
于是,这些婢女就被分配给闯军的军官士兵为妻了,理论上要求自愿,将来给李自成和王瑾的报告上当然也不会有人不自愿。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被自愿”。闯军首脑们对这种情况自然不会一无所知,但这种事谁也管不了,否则兵就没法带了,能守住非婚不交、不强占有夫之妇这两条底线,已经算是封建军队的典范了。
但是,左良玉自己却一直没交赎金。倒不是因为他舍不得这个钱,而是他要先看到别人成功赎人,确认这里面没有阴谋才行动。现在官军已经三次成功赎人,下一次就可以将俘虏全部交还,所以下一批次中左良玉也要赎人了。
自从开始交付赎金,闯军对俘虏的看管就放松得多了。毕竟她们马上就要被赎走了,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冒险跑到荒郊野外去。
和三百年后很多人猜测的不同,这段时间,孙可望和左梦梅根本就没见过面。当初在左军大营时,孙可望装作僮仆,出入无碍,而现在他是一寨之主,一言一行都有人看着,擅自与里面满是女眷的俘虏营接触成何体统。
作为在王瑾身边长大的人,孙可望非常清楚,纪律一事是极为严肃的,绝不能儿戏视之。就算现在他是周边几个寨子的最高指挥官,也必须时时谨言慎行,否则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