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东周末年有战国> 第二十一章 为王者的母亲(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为王者的母亲(上)(1 / 2)

 赵括迈步走在太后宫的台阶之上,虽然依旧保持着器宇轩昂的架势,可是心中却不像先前面对赵穆时那么从容自信,心中反而生出了一些忐忑。</p>

虽然赵括大概知道这场宫闱之乱,最后是因为齐国使者的来,把长安君索要去到齐国做了人质而化解了,却他不知道那位齐国使者是如何巧舌如簧,又是具体对太后说了什么,还有他如何上下活动,才让太后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送了出去……</p>

“以现在的情形看来,王上、赵穆已经准备对长安君等人下手――他们当下所畏惧的是朝野舆论,还有以他们现在的势力是否能在杀害长安、平原、庐陵三君之后,有效控制混乱的局面。</p>

他们现在之所以引而不发,不过是为了收卖拉拢尽可能多的人,同时已积蓄力量,力求毕其功于一役。</p>

当然,他们要收卖拉拢的人也包括我――这个在赵国的朝会宗堂上能说上两句话的马服君。身为一国之君的赵丹,居然要用这样的法子来自保,正是我赵国的悲哀啊。”赵括一边健步而行,一边唏嘘赵穆的计策之险毒,更不敢想像赵穆这些年来到底经历了什么,使他在短短数年时间,就从一个单纯的少年变成如今这位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的建信君。</p>

“不要再感情用事了,还是把太后搬出来,让她来裁决吧。这是她的家务事,更是悠关我赵国国运的大事啊。将来我赵国能不能……”这时,赵括脑子里突然蹦出来“将来”这个词,当他意识到时,心中免不了发起笑来: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将来都还不能确定,现在却又想改变国家的将来了,我还真是多管“闲事”啊。</p>

其实在这个名为战国的时代,公子、公孙轼君篡位,臣下反客为主之事,已是屡见不鲜,甚至能说是见怪不怪。</p>

远得不说,就在前几年(公元前7年)赵之邻国燕国发生了内乱,燕将成安君公孙操谋杀了燕昭王之子燕惠王,结果召来了楚魏韩秦等国联军讨伐。成安君很快战败被杀。第二年(公元前71年),联军盟主楚国扶植了在楚国做人质的燕武成王即位。</p>

这位燕武成王是燕王哙诸公子之一,是燕惠王叔父辈的人,他回国登基时已经是60岁左右的老朽之人了。他在楚国当了40多年人质,又是楚人扶持的君王,自然不会重用原来由赵武灵王所立的燕昭王、惠王一系人马,比如与赵国交好的昌国君乐闲等人。又因为负气躲回赵国老家的前昌国君乐毅去世,赵国和燕国的友好时期就此过去。</p>

燕武成王登基之后,很担心强大的赵国干涉他弃用昌国君乐闲之事,由此产生了对赵国的隔阂,甚至开始在调集兵马到燕赵边境,防范起赵国来。至此开始,两国自武灵王时代结下的友谊便渐渐跌落到了冰点,直到赵国二公主嫁为燕太子喜为妃(后为燕后),两国关系才稍稍转暖。</p>

如此一来,赵国自成为东方强国之后,失去了最坚定的一个盟友,也是继“沙丘之乱”后的又一次打击。而燕国也失去了它在五伐齐时得到的大部分齐国领土。其国力萎缩,国势进一步衰落,重新回到华北三国(赵、齐、燕)中最弱的位置,三国之间又形成了新的均势稳态。</p>

“我们的这位赵王丹也算是个厉害的角色;他不等王弟下手,自己就要先动手除了长安君。我刚才只是因为注意到赵穆等人欲发起宫变,而去感叹物是人非;却没有想到如果赵穆的计策成真,也许对稳定我赵国政局反而是好事。</p>

如果三位公子,不对还要加上个平原君,这四位公子就这么斗下去,赵国就会是第二个燕国;搞不好最后还要依附另一个嬴姓大国,我们的秦国‘兄弟’。那才真的是上对不起历代先王,下对不起黎民百姓。”赵括上得筑在夯土台上的太后宫,经轻风拂面一吹,将从他与赵穆曾经的友情漩涡中吹了出来。</p>

“如果太后也没有办法,那就只有和王上联合了!至少不能让如燕国的**在赵国发生……不,还要防止如‘沙丘之乱’后的国势颓废之像再次上演。”赵括将藏在袖中的双拳一握,步子也走得更加坚定起来。</p>

因为不是什么正式的进见,赵括便在宫女的旨导下,跨过几道门槛,又走过几处回廊,便到了太后宫偏殿之外。当跨入偏殿之时,他犹豫了一下:如果真的按赵穆之策行事,我还是会当上大将军,将来还是要在长平以大元帅的身份和“师兄”白起决战……这不过是早两年为大将军,结果还是一样……看来到头来,我还是白忙一场;还是会落得个身死异乡的下场……不对,如果我能早些时间成为大将军,也就能早做准备,也许这样……</p>

“马服君,您怎么还在门口候着,太后有请了!”内侍宦官尖细而高亢的声音把赵括从思考中拉了回来。</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