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东周末年有战国> 第五十九章 临高处江山北望(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九章 临高处江山北望(下)(1 / 2)

 清香可口的新麦,辅以肉末熬制而成的稠粥,就着席席吹来的山岚谷风,吃在口中,本是愉悦舒心的快事。可就是如此适应时令的美味,在先前思念恋生,后又被老师荀子勾起远虑的赵括的嘴里,却不在再是什么可口佳肴。</p>

需要细细轻嚼的麦粒,虽然被赵括的口中左右搅动,被牙齿慢慢研磨着,却没有半点入了他的咽喉食道。</p>

“想来,此番乐乘定能得胜而归。等他回来,我一定要再想法子,保他为云中、雁门或是代郡之守――只要是如此,其实我不能现在就当上大将军,也可在邯郸朝廷,辅助乐乘经营三郡之一。想来三个边郡最多个征召约二十万军,其中更武备不懈之边军约数万。如果乐乘抓紧练兵,使这数万战兵的作战水平与中央近卫之军相仿,再加上平时训练用我所制造的后世武备……他们必将成为无敌于天下的雄师劲旅。届时,莫说收拾那些在北方逞凶,不时入侵河南诸地的匈奴人,即便是面对由那白起亲率的秦国大军,也是不足为我惧了!”赵括心有所想,不禁然忘记了咀嚼,更不说咽下口中食材。</p>

看到自家弟子闭口不食,神情更是若有所思,身为师长的荀子还以为赵括依然在思考先前与他谈论的“与匈奴人征战之事”,于是有意挑起新的话题,以谦逊的语调向小珠问道:“小珠姑娘,不知是老夫胃口不适,还是你熬粥有方。这明明是新收之麦,我除了吃到新麦的清香之外,怎么还嗅到一焦味?莫不是你把麦粥做煳?不对,这一星点煳味,吃到口里,却又可口,更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滋味,就着这清风股股,真是别具一格……好吃,好吃啊!”</p>

“这是……”小珠看了看母亲,见她点头,才向荀子解释道:“这粥中除了新麦肉末之外,还有一成是前些年的陈麦――我擅自把陈麦炒制过后,再加了进新麦之中熬煮,所以这粥中才散发出一种别样的煳香之味。”</p>

“其实为了节约粮食,不使陈粮腐坏,很早以前我们将直接把新陈两种麦粒搭配着熬制麦粥。小珠这丫头用动脑子,想出了这把没有多少水气的陈麦先轻炒的法子,即让陈麦更易做熟,又加了一股子烤香之味。”母亲进一步解释道。</p>

“哦,想不到大公子会钻研器械,他的贴身侍女,虽是女流庶子,竟然也会举一反三,想出新菜式――真是难能可贵啊……反倒是我这个自诩为君子之人,四蹄不勤,上不得庙堂,下不得庖厨,呵呵……惭愧、惭愧啊。”荀子豁达大度,自嘲而笑道。</p>

“先生又在取笑小珠了……”小珠矫捷一笑,如玉的脸上透出点点红晕,不知是为篝火所映,还是因为母亲和“最为老师”的荀子的夸赞。</p>

“连堂堂一地封国也以陈粮做粥为食,看来我马服之地着实不富啊――我这个县令没有当好啊!”荀子突然带着一份自责,感慨道。</p>

“不,先生不用自责。我紫山之地,虽然地小民众,但是经营还算得当,所谓‘食陈粮’――也不尽然就是困窘所至。我家用陈粮做粥,是为了给封地领民做表率,让他们知道当勤俭持家,不可像邯郸城中之人那般奢靡成风――这是先夫在世之时,定下的规矩。”母亲向荀子解释道。</p>

“以此举动,上可告诫君王当知节度,下可教育子孙懂节俭……先马服君高义――马服一门家风正直啊。”荀子虽然在众儒家子弟中算是能干有为之人,但他终究是个理论多过实干的“口号先生”,自然对身体力行的先马服君赵奢多有敬重。当然,赵括奉他荀子为地方长官,也不是看重他办事的能力,而是看着他那德行操守和名望,所能为他招揽来的众多人材。</p>

</p>

自己的老师荀子在一边努力地“活跃”着气氛,可赵括却还是呆呆的看着火光,听着柴火因燃烧而啪啪作响。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到了他的耳中,却成了一个个毫不相关,没有逻辑的词汇。</p>

在仿佛间,他听到了“炒麦”一词,便立刻联想到了将来如何在茫茫草原、千里大漠上行动打仗――更重要的是,士兵们又靠吃什么,才能涵养体力,以应付紧张的战势。</p>

“总不能如这回子的冀中之战一般,就地征粮吧――偌大的草原,怕是产不出多少斤两入得了口的粟麦豆谷吧。”赵括看了看木豌中白生生,香喷喷的麦粥,端在手上细细端详了一番,又想:“因粮于敌?让我吃惯了素食五谷的赵国兵士,偶尔吃一来顿牛羊大餐,还可算做是犒劳军士。可是当真要是让他们天天吃膻腥的草原牛羊,日子一长了,不生出病来,影响战力那才是怪了去了。”</p>

想到此处,赵括脑中突然浮现起了众多五大三粗的猛士,捧着肚子,哎哟连天,如鼠蹿般四下寻找茅厕的窘态丑形,不禁地摇了摇头,又忍不住,失笑了起来。</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