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东周末年有战国> 第一百三十一章 高台拍卖各有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一章 高台拍卖各有招(1 / 2)

 “怎么是用金子来交易?“赵括听到小吏的吆喝声,很是奇怪。毕竟,这是战国时代,是一个货币体系很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交易的法式,还主要是以物易物,而不是使金用银――战国时代金银等价,而金子因为更便于销切割,而成为了主要的硬通货币;所以一般大宗的交易、君王的赏赐多以金为记。</p>

“这是那吕不韦出的点子:为了公平起见,军市之中的交易皆用各种金银铜钱结算――其实那些商人们要换金换银,都要到我军市中设的钱库――我们还能从钱库那里赚上一点儿小钱!”缭子解释道。</p>

“是啊,中原各国的钱币虽然各有不同:齐、燕两国使的是刀币,魏、韩用的是铲钱、纺钱,楚人有他们的鬼脸钱,秦人开铸半两钱――而我们赵国则因是中原腹地之国,与各国多有往来,刀币、铲钱、半两皆有铸造。可是所有的铜钱都是与金银一下,按重量计算价值。只要大商小贩们能大略辨识金银铜钱的成色,手中有称重的称儿,各国货币到他们手中,皆可以用。”赵括对吕不韦想出原始的“银行”之事来,并不感到惊奇,他的心中却在想着在这个进代的货币价格体系中,如何才能把“银行”办得红火。</p>

“如果在所有军市建立这样的钱库,并允许商人们用钱库发行的凭证兑换钱币,那边地商业不但不会因为军市的建立而萎缩,反而会因为便利的交易方式而更为发展――这个事情要找吕不韦商量一下,让他想出个具体的细则出来。”赵括接聚精会神地思考着,却被又一声吆喝给打断了。</p>

小吏撑长了脖子,大声而卖力地吆喝着,活像是打鸣的公鸡:“好上的狐皮,起价三张两金。谁要谁要?”</p>

可是台下众中原商人个个面无颜色,那无动于衷的样子,马上让赵括等人想到了“呆如木鸡”这个词儿的意境。</p>

“草原上的消息传得快,我赵国边郡禁卖铁矿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草原大漠。那些原来靠着铁矿石换粮的匈奴部落今儿都改成用皮贷换粮了――这原本可以卖上三金一张的狐狸皮,现在也就值个两张一金了!”在赵括跟前,一个身穿胡人衣裳,却操着一口正宗的邯郸腔的商人不屑地看了看台上小吏的吆喝,轻蔑地说道。</p>

“是啊,当我们是冤大头啊!”随着那打破沉寂的一声,又有人发表了自家意见。</p>

“这回子我们这些做珠宝、皮草生意的人可发了――上等的羊脂美玉、五色的玛瑙,还有平时不得见珍禽异兽的皮毛,全都被咱们的马服君的一道政令,给一石惊起千层浪,全‘砸’出来了!咱们这回子能大赚上一笔,还真要托他马服君上的福啊!”又一个商人把小胡子一捻,眉飞色舞道;显然,这回子他靠着赵括的禁令,吃得个肥肠满脑了。</p>

“还是按现在的行情,二张一金吧”台下终于有人起哄了。</p>

这一声吼地不打紧,却在台下炸开了锅。</p>

“对对,二张一金、二张一金!”那人话音才落,便有两三人随之附和起来。</p>

“就是啊……要是五张二金,我就全要了!”更有贪心的商人乘机想用四十金的低价,把狐皮收了――要知道,光是百张狐皮的软毛所拼缝出来的裘袄,在邯郸都能值上近三十金。</p>

“这是怎么回事?”赵括着这个阵势,便想起来后世所谓的拍卖。</p>

“不是说了吗,我让这些各地来的大小商人们在这里排队等着上去台交易。然后他们到了台上,在管事的小吏协同之下,向台下众商自报贷价。台下的商家觉得价钱公道了就向小吏应一声,表示自己要买。如果那是奇缺的货品,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叫价更好的人,小吏就记下出价更好的人……如此,叫价最高的人便能得到他想要的货物,而卖主也能得到更多的收益。</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