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东周末年有战国>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中)(1 / 2)

 眼见赵括面含轻笑,换了一身干净行头的左谷蠡王却立刻感到乌云压顶一般,心里渗得慌;他再顺着赵括目光所指,向吡吡燃烧的柴薪一看,已经不用再抬头望望盛着沸油的大鼎了,他的身体本能地感到了一股灼热之气,正在从内而外,烧燎着他的心肺肝脾。</p>

不用赵括再多说一言半句,他便心领神会,老老实实地当着众东胡酋首的面,一五一十地吐出了看似和睦的匈奴内部的种种矛盾与当前近乎于内战的危局。</p>

随着左谷蠡王垂头丧气地说出了匈奴现在的状况,东胡酋长们也是个个目瞪口呆,一时间手足无措,张着口却不知说什么好。</p>

“我说马服君,既然如此,不如趁此机会,你就带个头,领着我等杀向匈奴单于王庭,一举灭了他匈奴,乞不痛快!”拓拔酋长首先开口了,按他的意思,就是要趁火打劫,要趁着匈奴病,要了匈奴命。</p>

“呵,你个老小子倒是圆弧得很,一说到真要主动出击打匈奴了,便马上溜到一边,把我兄师与赵国顶了到最前面去――怎么现在不争这盟主的虚名了,是怕万一战败,被匈奴单于清算吧!”缭子立在赵括身边,不住地给赵国施着眼色,提醒赵括不要一时口快,上了拓拔酋长金蝉脱壳的计。</p>

赵括轻轻对缭子点了一下头,显得是自有主意,成竹在胸。</p>

他当然不会按照拓拔酋长的调子走,关于匈奴与东胡的事情,他早就有了计划――不是干下助其一方剿灭另一方,最后养虎为患的蠢事,而是要扶持弱的一方与强的一方相抗衡,让两虎相争;如此,就算是不挑起匈奴、东胡之间鹬蚌相争,然后从牟取余力,也可以在可以预见的与秦国的对抗争霸中腾出手来,集中更多兵力。</p>

如果真的按拓拔酋长之说,趁机联兵攻打内乱中的匈奴,显然是有五成机会一劳永逸地提前结束匈奴人对赵国,乃至于整个中原北方,华夏文明的威胁,可换一个说法便是提前让东胡系统下的鲜卑、契丹、女真、蒙古之类的草原游牧渔猎民族成为中原的威胁。</p>

前拒猛虎,后引凶狼,这种饮鸩止渴的蠢事情,赵括可是说什么也不会不干的。</p>

“那么,你以为我赵国边郡在招架住去年匈奴人与匈奴别部义渠不约而同的攻击,进而扩地不下数百里,取得两次大胜之后,为什么不敢冒然进军,趁胜追击初败的匈奴?拓拔酋长以为我赵括是不知道有便宜不占的傻子吗?”赵括对听到匈奴内乱便眉飞色舞,摩拳擦掌的拓拔酋长正重言道,同时也是给自以为可以发战争财的众胡酋头抽薪去火,让他们知道好歹。</p>

“那是……那是……”拓拔酋长很想说赵括是害怕大军深入敌境,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可是他却怎么也开不了口――他才是真的害怕了,害怕已经有盟主之实的赵括以他无礼不敬为名对他兴师问罪。</p>

“那是因为我赵国没有粮秣了――既然我是来与诸位盟会结友的,也就不怕把自家的短处露给众位看了……”赵括转过身去,对胡酋们供手言道。</p>

“左谷蠡王…...我赵国的短处也不怕被你听了去――因为只要我赵国无意主动攻你匈奴,便不是短处了,倘若你们匈奴要想犯我赵境,或者是对我赵国的东胡盟友使兵用狠,我们依然可以奉陪到底!”赵括又轻轻在被兵士架在一边的左谷蠡王耳边来了这么一句。</p>

“知,知道……”左谷蠡王似乎从赵括的话中呼出了一丝生机,不由得僵直苦笑,回应掌握着他的生杀大权的赵国边郡执政。</p>

“我赵国兵马虽强,有席卷天下之力,可是却没有足够这么多兵马吃的粮草――如果是匈奴入侵我赵国边郡,十万骑以下,以我边郡之力,便可独自应付,不用朝廷发一兵一粮;如果匈奴兴二十万骑攻我,以我边郡兵马之强,再请得我家王上送粮劳军,也可与匈奴骑兵争寸尺之地而不让;如果匈奴发三十万骑……</p>

诸位,大家都清楚,这可是匈奴三大王庭的全部军力――匈奴之军,不是按氏族血缘为联系,而是效仿中原制度,把三大大王庭之下的所有匈奴牧民按户为基础,编为十户、百户以至万户,到了战时,一户出一骑甚至更多,编做十骑……万骑,分设十骑长、百骑长……共二十四名万骑长。</p>

这三十骑就是匈奴人砸锅铸箭,一户出两骑才能凑出来的兵力――可是我赵国呢,只须要王上一声令下,再发十万兵马就能轻易把他们驱逐到边墙之后。</p>

这个我也不用多说了,去年我边郡之兵两线作战,两线皆胜便是最好的例子。”赵括先是自信而言,神情轻松自在,好像只是谈笑之间中能一举灭亡匈奴一般,全然不提此时的赵国已是面临着东北方的燕国,北方的匈奴,以及西南面作为心腹大患、宿命之敌的秦国三方面的威胁,不可能像赵武灵王时代一样,集中全国以半以上的兵力发起对相对较为次要的敌人燕国、匈奴的战争。</p>

“可是……”说着,赵括把眉头一皱:“可是我赵国的土地,较之于魏韩的中原腹地,地力有所不及,更不能比秦国关中谷地的富饶丰产――诸位草原朋友都知道要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才能养出肥硕壮实的牛羊,才能再用牛羊养出强壮善长的勇士来,而这能争善战的勇士也要吃饱了牛羊肉才能打仗。</p>

我赵国的短处也就在此了――我赵国没有那么多的粮秣供给大军作战,特别是在境外进行外线战争。想要发起一次对匈奴的远征,我国便要积累数年的粮草。这数年时间里,还有保证没有天灾,没有其他用兵之事,连我家王上也不能新建一座宫殿。</p>

以我赵国现在的国力,尚无力发起对匈奴的全面战争,只能居于被动的守势――至于数年之后,我赵国有所积累之时,是否讨伐匈奴……那还要看我家王上独断专行了!”</p>

赵括这么一说,便是把将来蚀言失信于东胡人,不主动挑起对匈奴战争的责任又推给了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赵王丹――东胡酋长们自然是不可能跑到赵都邯郸去问赵王丹数年之后的打算的。</p>

“原来去年赵军有这么大的胜面,也不敢趁着楼烦归附的机会,攻击匈奴本部皆是因为粮秣不济啊!”东胡酋长这才恍然大悟。而间接参预到那场战争中的左谷蠡王心中那个悔啊,记得去年他的一名万骑长就曾经向他提起过出军拦击奔向赵国的楼烦军民;“要不是因为去年一场风雪,损失了些牛羊,要不是我当时没有横下心来一战……那我早就可以在代城的赵国执政府中开庆功宴席了!”此时的左谷蠡王也有闭目摇头,追悔懊恼的份儿了。</p>

</p>

“实话给大家说了吧,去年我家王上本是命我帅十万之众,联合边地原有边军,总帅三郡之兵驱逐长期侵我边境,劫我边民的匈奴胡虏的。可是真到了边郡一察一探,简直是触目惊心――我才知道边地郡官县吏们不是无能之辈,就是贪墨好手,他们在治下的边民困苦逃亡不说,边地各郡县府库之中的钱物粮秣只够我十数万新边军吃过冬天,根本不要再说发动攻打匈奴之事。”赵括说到此处,算是同了真情,对赵国那虽不完善,却已是腐败的官僚制度深恶痛绝的样子,立刻使众胡儿深以为然,认为赵国没有北伐匈奴,皆因准备不足,而不是无意,更不是无力征讨。</p>

“所以您才下令全军兵士开垦荒芜,化千里草城为粮田?”慕容酋长憋出个同情赵国边军境遇的样子,无奈的把头一摆。</p>

“正是如此……我计算过了,如果我光靠着我边军囤垦种地,大约可以自给自足,再辅以省减用度,调略得当,累积余粮……大约三、五年之后,就能凑够征讨匈奴的粮草等辎重之虚;至于是否一战……</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