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烦忧</p>
重和二年初,侍读范致虚上书兜头泼了皇帝赵佶一桶冷水。范致虚,重和这个年号不大妥当,和咱们邻居的年号重合了哦。您该知道仁宗皇帝时候,北边辽国用过重熙这个年号吧,现在人家辽国因为现任国主名字叫耶律延禧,禧熙同音,为了避讳,所以管重熙不叫重熙,全都改口叫重和了哦!</p>
赵佶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这怎么行,得马上改。重和二年二月三日,改元宣和。宣和何解?盖以宣和殿而名之矣。 禁中有宣和殿,乃是皇帝赵佶收藏书画古玩的地方。须知这位是个有着高雅爱好的人,待在宣和殿的时间要比待在崇政殿的时间长得多,自然对宣和二字感到亲切。碰上重和这档子晦气事,仓促之间无暇多想,拍拍脑袋,宣和这个年号就产生了。</p>
可怜的重和,连头带尾,将将用满三个月。 然而,拍脑袋起年号是不严肃滴。 没过多久,皇帝赵佶就发现,宣和的毛病比重和更大。看看宣和的宣字,拆开来是“家有二日”噢,无巧不巧,不久南方的广大人民群众正揭竿而起,在圣公方腊的领导下开展着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唉,怎么改都有毛病,赵佶哀叹一声索性随它去了!</p>
现在虽然已是阳春三月,但西北春来迟,依然是残冬的景象,夜晚天气还很凉。九宫寨王爷的居所中暖意融融,赵柽坐在几前审阅公文,这些文件何去非等幕僚已经参阅过了,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并在其中夹上了纸条,上面是他们拟定的处理意见,供王爷选择定夺。</p>
“哼,一帮庸才,前怕狼后怕虎,还想收服燕云十六州!”赵柽看过一本中书省发给自己的公文,恨恨地在几上一摔骂道。</p>
“二爷,这是怎么啦?”在一边伺候的见喜赶紧心的问道。</p>
“朝中的几个宰执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脑袋让驴踢啦!对我整治军备进行申饬,辽国对我在代、璐一带修葺城防、整顿兵甲的事情提出了抗议,要求我立即停止整军,拆毁新修堡寨,撤兵二十里,免得刺激辽国,引起他们的警觉,坏了皇上的大计!”赵柽端起见喜送上的热茶喝了一口撇撇嘴道,见喜听了没敢吱声,这等国家大事不是他能参与的,也不敢提出意见,只能闭嘴。</p>
赵柽对朝中的意见虽然不以为然,但是却深感无奈,大宋自建国就一直受到北部游牧民族的侵扰,河北、河东便是国防体系中重要的支撑。河北地区的中部和东部是洼地与湖泊相间的冲击平原,可以是不利与骑兵突击的,而河东地区山川险阻也不适宜进军,所以西部的太行山东麓的平坦大道就成为游牧民族南下最佳的选择,而历史上契丹在宋代的数次南侵大多也多由此进兵。</p>
面对如此形式,王朝初建便充分根据北方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建设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由于河东路的地理环境是山河相间,其国防便是常用的依托代北恒山山脉起伏的山峦修建关隘要塞,特别是从契丹入侵晋中地区的四个主要交通孔道――代州、瓶型寨、娄烦关、草古川道,更是择精兵以拒之。</p>
可自仁宗朝签订《檀渊之盟》后,两国息兵,所以终北宋一世,河东一路除援北汉入晋外,契丹南侵大军从未寇河东之地。百年承平,辽界上的大军依在,但是却不再是宋初的雄兵,而蜕变成了一支只是吃粮拿饷,一击即溃的乌合之众。而朝中现在伐辽之声甚盛,却依然对辽畏之如虎,这种状态下拿什么去与人家打,真是一帮还不如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文贼,哪能不让赵柽心忧。</p>
“二爷,吃夜宵吧!”这时赵信走了进来,端上一碗羊肉面。</p>
“嗯,先放这吧?”赵柽头瞅也没瞅羊肉面道。</p>
“喜爷,二爷这是怎么啦,好像不大高兴!”赵信看王爷神情不悦,悄声问见喜。</p>
</p>
“赵信,二爷在为朝中之事烦忧,他最听你的话,你开解开解王爷!”见喜在赵信耳边声道。</p>
“二爷,尝尝这羊肉面,今天可是我亲手做的,可你连看都不看!”赵信娇嗔着道。</p>
“哦,赵信也学会下厨了,这我得尝尝!”听他一,赵柽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到了羊肉面上,他抽抽鼻子嗅嗅道。</p>
“我可是王爷的亲传弟子,你尝尝可对口味?”赵信笑吟吟地将筷子递到王爷手里道。</p>
“嗯,有意思,要是再放芫荽味道就更好了,可惜这时节西北难找啊!”赵柽尝了口略带惋惜地道。</p>
“二爷是不是想家了,京城这时节应该有新鲜芫荽上市,也能吃到葫瓜羹啦!”赵信便收拾略显凌乱的案几便神往地道。</p>
“军人处处为家,何谈想家!”赵柽吃着面,含糊地道。</p>
“咦,这里怎么夹着一封书信?”赵信忽然从一沓文卷中抽出一封信惊异地道,“这好像是封家书,不像公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