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赵柽一改这几年出巡的习惯,老实的待在汴京,又过上了天天上朝听政,早晚给太上皇两口子请安的忙乱日子。本文由 首发三月,皇帝召见水军都统及四个水师统制,命他们进行远航训练、绘制海图。并交给了他们一个奇怪的任务,就是将战舰所达之处所遇到的无人或是无国家占领的岛屿都竖起大宋主权碑,标进海图,宣示主权。</p>
大家觉得十分诧异,茫茫大海中大小岛屿无数,却罕有人迹,也不适合人类居住,更无法派兵戍守,不知道皇帝要这些荒岛有什么用?可赵柽明白现在各国由于科技、航海技术所限,不知道大海中蕴藏着丰厚的资源及军事价值,可几百年当世人都知道的时候,往往为块礁石都大打出手,斗得你死我活。</p>
而赵柽来自未来知道这个道理,按照将来世界上公认的准则,岛屿是谁先发现并命名就是谁的。自己现在先下手为强,趁现在各国海权意识不强的机会,把大宋周边及更远的岛屿全部收入怀中,并留下铁证,省的‘后人’们还在为这些东西打嘴仗,为几个小岛折腾了几十年都相持不下,官司也打不赢,还得受鸟人们的腌臜气,将来说起来自己也算干了件正事儿,也算前世没白戴红领巾……</p>
四月,马扩从大理传来消息大理事情以平,在‘全大理部族大会’上一致通过归宋的议案,持反对意见的高家和董家在宋军及各部族武装的打击下已经被除名,罪首伏诛。金赫法师大仇得报。但在随后对大理实施何种政策实施统治时,赵柽和几位宰执产生了分歧和争论。</p>
按照大宋过去的惯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实施羁縻政策,其实质是‘土官治土民’承认各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和头衔,政府实施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而赵柽则坚持一步到位,由政府派流管直接实施统治,与内地州县同样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p>
两种观点一时争执不下。羁縻政策在在大宋建国后,对西北、西南各民族世居地皆是照此实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大宋领土增加,边防安定。赵柽主政西北的初期对于新收之地也曾照此办理。但其中也不是没有弊端,有些土官以世袭故,恣肆虐杀百姓,为患边境,屠杀汉民。侵占其土地。有些部族内部因为争夺土地或是继承权而发生械斗、战争,甚至投降敌国,反过来与大宋为敌。</p>
其实大宋的历代统治者们不都是傻子,也意识到其中的弊端。此后也想将羁縻之地收归政府管理,但是往往会激起强烈的反对,甚至背叛。最后只有西北的麟州成功收为国有。反倒是赵柽主政西北时,让府州及河中诸州的部落放弃‘世袭’。诚心归宋。因为有了教训,大家担心大理刚刚归附。便削夺其权,会引起反叛,更会引起褎州路和广西南北两路部族的不安,从而引发动乱。</p>
赵柽知道后世的明清两朝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却成功的进行了改土归流,将羁縻之地纳入了政府管理之下,当然其中也有些波折,可最终改革成功。现在大宋国力强盛,内部稳定,有些小的动乱也完全能压制,而现在大理国已经解体,最大的反对力量也被清除,正是实施改革的好时机,不能轻易放弃。且废除羁縻世袭制度,可以减少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予以推广。</p>
几番争论后,大家都意识到时间不等人,大理那边还候着中央的意见呢,于是双方相互妥协,各让一步,先在大理试行,其余各路逐步推行。于是赵柽下旨、尚书省行文出台了对大理的政策:</p>
保留大理国王段和誉王爵,并允许其一子袭爵,但不得开府并保留军队,这其实就等于剩下了个荣誉称号。在废除守官世袭制度时,对族长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派遣官员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但可享受一定的优惠。</p>
为了解决其它地区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府,后改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部族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如果有的在蕃民向政府申请改土归流时,便从民之意,革除首领世袭,改为流官。总之旦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p>
到了五月又有好消息传来,由‘艮园’负责研发的新型火药试制成功,并解决了批量生产的诸多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