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五十四章 土地换和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 土地换和平(2 / 2)

“现在形势变了,你不会不知道。”罗青汉也在一旁笑道,“你回去和晋王察哥,还有你们的皇帝好好商量一下,看看可有退敌之策。”

李仁礼故作惊恐,低头想了半天,然后问道:“你们想要什么?”

薰小丑摊开案几上的地图,手指在前套一带划了一个圈,“把前套给我们,我们就停止进攻,让你们集中力量去对付大宋人。”

李仁礼皱眉想了一会儿,心有所动。李虎是大宋的藩镇,而大宋不可能容忍藩镇的存在,汴京和虎烈府之所以能保持目前的融洽,一个是因为大宋还没有稳定幽燕,暂时还无法腾出手来对付李虎,一个是因为大宋想利用李虎的武力攻击西夏。如果大宋稳定了幽燕,而李虎又在西征过程中损失惨重,那么李虎还有多少

可过?这一点李虎不可能不知道,虎烈府的文臣武将tt很清楚,从这个角度考虑,李虎虽然有心攻打西夏,但决心可能并不大,李虎和虎烈府真正的目的大概还是全取代北,确保在代北立足。

李仁礼忽然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在大夏,李乾顺这位皇帝很有远见,他主政之后,大力推行汉学,任用汉臣,虽然这有助于大夏恢复国力,但也加剧了汉蕃之间的矛盾。

在李乾顺之前,大夏以蕃学为主。

李元昊立国之初,痛恨大宋,痛恨汉人,其基本国策是去中国化,凡汉人的东西都尽量不用,他甚至把自己家族的姓都改为“嵬名”了。

李元昊叫党项人谟宁令野利仁荣创制大夏文字十二卷,规定境内凡行文、纪事等都必须实用蕃书,颁令尊蕃书为“国字”,与汉字并列。设立国字院和汉字院,国字除在境内推广实用外,主要也用于对吐蕃、回鹘以及西域各国的交往,汉字则主要用于对宋朝的文书来往。

李元昊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蕃学,用大夏文翻译儒家经典,教授贵族子弟学习,考试优胜,授予官职,也就是大宋朝科举制的翻版。

有了蕃学和汉学,也就有了“蕃礼”和“汉礼”之争。这种争论在大夏延续了几十年,但因为去中国化的国策的存在,蕃礼占据绝对上风。

李乾顺亲政后,采纳御史中丞薛元礼的建议,在国内推行“尊行儒教”,恢复“汉礼”,把去中国化的基本国策给改了。

贞观元年{公元1101年},李乾顺命令在蕃学之外,始建国学{即汉学},置教授,设弟子员三百。

西北自秦汉唐以来,都是中国之地,汉文化影响巨大,历朝历代的蕃人都是学习汉文化,党项贵族也不例外,所以李乾顺把国策一改,困扰大夏几十年的“蕃礼”与“汉礼”之争随即终结,很快儒学大盛,文教繁荣,“汉礼”迅速占据统治地位。

汉学、汉礼占据了统治地位,大夏的汉臣当然水涨船高,纷纷进入朝堂和中枢,并大力修改大夏国策,推行汉制,这些国策肯定有利于大夏王朝增强实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肯定会严重伤害蕃臣的利益,于是汉蕃矛盾骤然扩大,朝堂内外,朝野上下,汉蕃的权力斗争和种族矛盾愈演愈烈。

大夏本朝的宰相就是薛元礼,而他最大的对手就是察哥,汉蕃朝堂之争的焦点就是薛元礼和察哥的权力争斗。薛元礼有皇帝李乾顺做靠山,察哥则集结了党项贵族和蕃臣的力量,双方这十几年来斗得非常厉害。

李乾顺为了牢牢控制quán bing,吸取了前朝皇权屡屡被党项外戚所窃取的教训,有意识地利用汉人来挚肘蕃人,利用汉蕃矛盾来削弱党项贵族的权势,而察哥就是李乾顺必须要镇制的人。

察哥有军事天赋,打仗厉害,在李乾顺主政的二十年里,率军和宋人屡屡交战,功勋显赫。李乾顺需要他,但又害怕他的权势危害到国祚安危,于是他就让汉人薛元礼做宰相,让薛元礼来牵制和挚肘察哥。

目前形势下,薛元礼认为大夏应该和李虎建立牢固联盟,这样在东面可以利用李虎来阻隔金国的威胁,在南面可以利用李虎来牵制大宋,如此大夏则可以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里迅速增强国力,伺机展,而察哥则要占据代北,利用北方混乱时期迅速展。

察哥的愿望代表了绝大部分大夏人的愿望,大人被困在西陲近百年了,整天挨打受气,好不容易得到一个难逢的展机会,谁愿意放过?皇帝也不愿意,所以察哥的策略得到了皇帝和朝廷的认可。但事如愿违,察哥三次打大同,三次铩羽而归,这不但让皇帝非常不满,就连对其寄予厚望的党项贵族们也很失望,至于那些汉臣们就更不要说了,趁机落井下石。

察哥手握军权,手下有一帮忠诚的悍将,即使是皇帝也要对他礼让三分,目前兴庆府还没人动得了他,但是,假如这一仗打输了,大夏人丢掉了国都,撤到了河西,接下来的事就很难说了,不是皇帝和汉臣们联手杀死察哥以推卸责任,就是察哥大权独揽,把责任推到皇帝和汉臣们的头上,到时该废的废,该杀的杀,一片混乱,大夏可能就此完了。

如果能以一块土地化解眼前的危机,换取和平,是不是对大夏更有利?察哥再次赢得了胜利,是不是可以乘机清除朝堂上的汉臣,独揽大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