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官场之步步高升> 第十七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1 / 2)

 成是非严肃地跟李达明谈了两点想法,要求李达明必须做好、做到。首先是不怕辛苦。跟领导服务,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大年初一都上街慰问一线职工,工作时间没有规律,平时,接待客商,办理事情有时候要到夜里还不能准时下班。紧急的突发性事件发生,甚至会成天成夜的不能休息。而且秘书的工作很琐碎,还看不出成绩,不容易有成就感,希望李达明有心里准备。</p>

第二就是加强学习。因为毕竟李达明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要向问主任等各位领导学习,要向其他同事学习,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知识听学习,当前工作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是当前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领导秘书必须要懂经济、熟悉经济,决不能做经济工作的门外汉。</p>

谈完后,李达明就开始正式上任工作了。</p>

第一件工作就是把成书记批示的人民来信,拿给宋民安,由他负责整理登记后,转到相关部门和乡镇,限期办理后回复,特别是一些上级领导批示转过来的人民来信,要定期督办,办好后还要向上汇报。信访工作很复杂,办理起来也很困难,真假难辩。</p>

中国的群众是一个群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不相信法律,相信青天,有什么事情,总不是喜欢去法院,喜欢给领导写信。他们认为这样既简单又方便,成本低廉,只要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就行,然后随他怎么写、怎么说,反正都是一面之词。这大概是个传统习惯吧,因为毕竟过去中国的领导,从县令到皇帝,都是要升堂问案、负责打官司的,现在虽然不升堂了,群众写信反映情况总是要处理的,对群众反映的疾苦总是要问的,甚至连总理也会帮助农民工要工资,总理不是法院,却胜似法官。</p>

本来农民工与建筑工头的事,本是国相关家法律调整的范围,但法院偏偏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尤如一尊泥塑的大佛,毫不关心,最后总理出来,全国上下都开始忙碌起来。法院也纷纷表示免费接受农民工要工资案件。行政不干涉,那么总理出现之前,法院都在干什么?而行政干涉之后,又有人在批评政府管得太宽,总理亲自帮助农民工要工资,是越俎代庖。</p>

于是乎,群众一边说着官官相护,当官的不关心群众疾苦,一边坚持不懈地给各级党委政府写信;党委政府一边喊着工作量太大、太繁琐,太难办,一边像个青天似的乐此不彼地处理着;法院一边喊着行政干涉司法公平公正,一边坚决不肯降低诉讼费,而且还执行难,或者不执行、乱执行,让群众打赢了官司,拿不到钱,最后又不得不给党委政府写信。</p>

当然也不能全怪法院,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是由政府弄出来的,法院也无可奈何,处理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执行这些政策的人应该考虑到,一旦发现错误,就应该考虑造成的后果应该如何处理,不能是不闻不问,只是继续只管自己重新试验。最后给后面的人造成各种被动,然后被各种群众来信来访缠得分不开身。</p>

然后就是过一段时间要过春节了,节前慰问,已经安排上日程了,特别是对困难群体慰问,要安排了。</p>

李达明跟劳动局、民政局、总工会、老干局联系,要求他们不要像以前每年那样,每家安排一个慰问计划,让领导出动了一遍又遍,要求由市委办牵头负责,四家联合制定一个分组慰问计划,把四套班子领导分组,由书记、市委以及几位副书记分别牵头带队,这样既确保把该考虑的群体都考虑到,又不会过份牵扯领导太多精力。</p>

淮市是虽然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地厅级领导的摇篮,但却是一个真正穷市,每任领导都要办一些形象工程,既没有财源,还要不断投入,财政运转极度困难,连干部工资都不能保证按时足额,从陈云龙开始,市里要求每年要机关干部要捐一个月工资给政府。</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