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重生之穷济天下> 第四百九十七节、空乏其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七节、空乏其身(1 / 2)

 王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熟读课本的好学生,她也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但是这辈子我突然现,我本来很了解的这位女士还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但真正让我没有预料到的,这辈子王秀展示了一把什么叫做准确的分析能力!她这个人出身虽然不是太过寒酸,但拮据的生活导致了年幼的王秀养成了精打细算的性格,过早的体会到人情冷暖又使她对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在我们这群同窗中她的冷静与善谋是无出其右的,当然这是在我重生前的事情。【全文字阅读】</p>

正像班长大人所说,国内的人只是注意到了我有效的操纵日本物价,但是很少有人看见我的另外一个决定才是真正的撒手锏,也不能怪大家太迟钝,毕竟现在的国内还没有多少一般民众对经济上的事情有深刻的认识,我们也只是刚刚改革不久,国家还没有完全转入市场经济,统购统销的影子还有一小部分不愿意退出历史,在两种经济制度混杂的现在民众对商业新闻的敏感度大多还是集中在物价问题上,可是如果将这个新闻放在几年以后,那么大多数的人恐怕都会现我这次真的给日本人挖好了一个坟墓,只等着对方往里面跳了。我的另外一个决定是什么?当然是停止进口日本生产的电子元件这一项!</p>

虽说我的生产能力与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依旧不能做到生产全部所需的零部件,这不是我不想,而是我无法做到。现代电器上的零件当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就是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的白色家电为了拥有花哨的功能也必须堆砌大量的电子元件,更何况我的产品大多还都是功能复杂设计尖端的那种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根本不能做到自给自足,那么外购配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p>

上辈子我活到二十一世纪时,曾经很惊讶的现市场上的家电产品,不论其功能与款式,大多都被国产品牌所占据,除了少数外国知名厂商的产品外,几乎找不到以前花样繁多的日本电器,手机市场上能见到的日本原装货就更是少的可怜。按说日本的民用产业中汽车和家电是两个主要产品,那么我就奇怪了,如果失去了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日本的家电生产企业难道就没有一点危机感吗?后来我才现,所谓国货一统天下其实是要打上引号的,而日本人也从来没有退出包括手机市场在内的任何家电领域,他们的业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还因为中国、韩国企业的崛起而有所扩张,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p>

原来,虽然在整机销售领域他们似乎是让出了中国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与韩国企业的一个先天不足也成就了他们更大的利润,这个不足就是对高技术含量的,实现各种复杂功能的、小巧且能耗低的芯片的生产与开。手机中、电视里以及我们所知的各种微电子产品都离不开这种小玩意,很多的功能也都是立足于芯片水平的这个前提,日本人拥有着除美国之外技术水平最高的芯片开能力,他们并没有傻乎乎的和新近的厂商争相降价以保护利润不大的零售市场,而是直接控制了关键部件的生产,只要在这个领域没有人和它竞争,那么卖出一款手机的绝大多数利润都会流入日本的腰包,直到后来韩国以及我国的很多企业也开始在这个领域展开竞争为止。可以说电子元件的市场才是日本人最为重视的蛋糕,也是竞争较为宽松的领域,在这个行业内你的营销手段与价格战都没有用处,人们最为看中的是技术,只要技术成熟可靠并且功能强大,那么你就是卖出百分之一千的利润也没有问题,反正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整机生产商要是想让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能够吸引人,那想不用你的产品也不行!</p>

按照历史的走向,我们在1996年.应该没有能力摆脱对日本芯片的依赖,就是韩国那些所谓的自主品牌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能使用着日本人的芯装配上自己的壳,然后投放市场并极力的压低利润争夺销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日本人笑的最开心,谁让咱技不如人呢。可是如今的历史已经改变,我耗费十年终于在中国建成了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开、生产基地,我所生产的高附加值芯片在功能实现上比日本人更丰富,在价格控制上更是无人能出其右,毕竟美国和日本都不愿意将生产线建在中国,所以他们的产品没有我这种成本上的优势。</p>

以前我总是在新闻或其他书籍.上看到我们的某个研究所又创造了直拉单晶硅的新世界记录,以前我还在奇怪,既然我们的单晶硅生产技术如此先进,为什么我们的芯片产业却总是裹足不前?当我开始在商业领域混饭吃之后才明白,空有好的材料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的生产技术与开能力还很稚嫩,我们的产品在成本上甚至比日、美还高,如果我是家电生产企业,没理由不购买质优价廉的外国货,转而采购性能一般的国产芯片。所以这十几年我其实就是拼了命的想在门槛还不是很高的时候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并且用巨大的利润来推动产业的展,这种努力直到我开出ps游戏机处理器时才算是小有所成。</p>

技术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产.量的问题,很可惜这个问题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刚刚腾飞的中国企业还不能和那些已经展了几十年的日、美企业相比,我的产能在很多的时候都用在了对自己高附加值产品的保障上边,很多中低端的产品还是只能购买日本货来解燃眉之急,那我这次为什么能理直气壮的抵制日货呢?答案很简单,不是我扩大了生产线,而是我找到了替代日本人生产商。这个替代者正是日本的领导——美国!</p>

</p>

想来美国的商人可没有照顾这个小弟弟的心情,.他们才不管日本人的死活,以前我一直采购日货也仅仅是因为运输的便利以及在价格上有点优势,但是美国人毕竟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明国,他们在微处理器上的造诣可以说是全球最高的水平,这也成为自八十年代之后美国的主要经济亮点,并成功的推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在民用领域的推广。整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全世界都只能在美国人的后边追逐着他们的脚步,度越来越快,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强悍到现在都无法想象,大多数电子产业的革新都在这里产生,大多数对未来技术的定义也由这里说了算,控制了未来标准的美国让人无法想象他会停下脚步,世界其它地方的竞争者们无论做出怎样的尝试都无法撼动美国人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即便是日本也不行。</p>

以索尼公司为例,使用过他们家电的人都知道,这.个公司出品的很多新玩意都不能和国际标准相兼容,也就是不能和欧美的标准对接,他们的移动记忆媒介和我们熟悉的sd卡不同,他们的数据传输格式也和我们使用的不同,他们对电器功能的划分相当精细,尽量不让自己的产品出现功能重叠,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用一种国货就能涵盖他们很多种商品。如此富有个性的生产厂家其实只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在行业内确立自己的标准。很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它一直在做,但是成功的次数极少。md失败了,记忆棒除了它自己没有人用,1394接口在日本市场之外就流行不起来,即便如此索尼还是凭借着自己优秀的芯片开能力顽强的进行着各种尝试。</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