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的多而不加考,你就会觉得你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后考得多,你就会楚地看到,你道得很少”——伏尔泰(见注)。
时间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登录国后,转眼四个月已经过去,学校开学了。
都说国的育制度比中国好,但说心里话,我感到自己在国,从学校就没有学到过么东!
因为那时正处于第三工业革命的前夕,在高技领域(工,不是理),国最进的东都在工业。
因此,我所有的识和技能都是后来在工作中学到的!
然而,获得一个国的学,对于一个来到国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坎。
学习,对中国人来说,全,如中国人说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说第一!
当时在国的中国留学生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当时前往国的留学生最多的是来自大和华的,下来是上大和旦,也有大和浙大的,但不是很多。
但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学校,都有一个同的点,大都是从1982年的毕业生——1966年后大学停顿11年后重启高考招生所录的1977、1978级大学生。
历经十年无书可读的他们在大学里学如饥似渴,毕业后分配到各大所工作3年以上,然后通过统一的出国考试后挑选出来的公派生。
当时,中国学生读书厉害到么程度?凡是中国学生多的课,“老外”很少会来选!
为么?
因为在国,个学上哪门课是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己选的,包括上哪个老师的课,也是可以自己选的。
重要的是,国学校的分数不是用绝对分数,而是相对分数。
所谓的相对分数,就是把班级里面的所有成绩划成四个等级,最好的10%是a,剩下的20%是b,在剩下的30%是c,然后就是d,剩下就是f,那就要重读了!
因此,一个班里读书厉害的人多,就不易拿好成绩。
而中国学生的念书能力,那时已经传开了,因此“老外”看到中国学生多的班级就会躲得远远的。
中国人读书厉害的结就是:到上纪末,90年代中后,当这些中国学生毕业后,陆陆续续地进入了“硅谷”的高技领域的各行各业,很快,“硅谷”高技公司中的中下层技术骨干相当程度上都中国留学生占领了!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能,也没有天”——门捷列夫(见注)。
……
开学了,santacrauniversity里有大约30多个中国留学生,但自费的我是第一个,其他的都是公费。
“春江水暖鸭。”当时,国的留学生还是非艰苦的。
我虽然解决了学费问题,但个月所有的生费只有400,这包括汽费、汽车的险费和维护费、以课书费。
国的课书贵,因此我都是买二手的书!
汽车险,虽然也很贵,但我不敢不买,否则万一不小心开车撞上个人,立马变成万“负”翁!
当时在国留学生中传这样一句笑话:“开车,使撞墙也不要撞人!”
汽的开支也不少,但汽车就是我的“腿”,因此我不能“砍”了我的“腿”!
我天的三餐都是一样的:
早上,一大碗牛奶、一只鸡蛋加二片面包。
中午,四片面包,一个鸡腿加1只番茄和一瓶自己煮的白开水——为了省钱,我从来不买国的饮,都是自己煮开水喝。
晚上,一个鸡腿加1只鸡蛋和四片面包。
这样的食谱是因为鸡腿、牛奶、鸡蛋和番茄在国都非便宜。
因此这样的食谱我续了一年,直到我毕业找到了正的工作,以至于有一时间我看到鸡腿就想吐!
`
镜头:国,“硅谷”,晨,薄雾笼罩下的0高公,隐约可以看到限牌上写着65英里,一辆破旧的“道奇oi”小车在吃力地缓慢爬行,车内的车表的针向50英里,后面的车辆排成长队,喇叭声不绝于耳。
`
镜头:国,“硅谷”,硕大的santacrauniversity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小车,一辆破旧的“道奇oi”小车静静地趴在那里,犹如万丛中的一颗杂草。
镜头中:一个理着平头的青年快走来,开车门,拿出一个塑饭盒,坐在驾驶座上,开饭盒盖子,拿出二片面包和一个鸡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
镜头:国,“硅谷”,santacra市,firststreet,绿莹莹的草地后面,一排排的高技小公司,一家小公司门前停车场。
镜头中:一理着平头的青年正从一辆破旧的“道奇oi”小车中下来,快走向公司大门,同时抬起左手,看了一下腕上的手表,针正着下午1点。
`
镜头:国,“硅谷”,santacra市,无一人的厂房内齐地排列着双层电子工作台,唯有工作台前坐着一理着平头的青年。
镜头推进:理着平头的青年面前着一个开的塑饭盒,饭盒里盛着四片面包,一只鸡腿和一只番茄,饭盒边上摊开着一张电子线设计图。
镜头中:理着平头的青年在一面啃鸡腿一面看图纸,墙上,挂着一只电子钟,针静静地向晚上7点。
`
镜头:国,“硅谷”,ilpitas市,一间8平米的简陋睡房,睡房中着一张单人床,一张简易的书桌,靠墙是一道壁橱,地毯上着一只敞开的大书包,书桌上摊着几本书,还有一盏台灯。
镜头推进:台灯下,一个理着平头的青年正在埋头苦读,夜人静,唯有书桌上的一只上牌手表发出轻微的“滴答”声,表针刚好向凌晨2点。
画外音:我在国的第一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年。
`
天早上7点起来匆匆洗刷毕吃早餐就去学校。
中午12点所有的课程结束后,在停车场的车上匆匆吃几片面包和一个鸡腿外加一只番茄,然后马上赶去那家台湾小公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