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阿斗> 第六十九章 缺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 缺钱(2 / 2)

西征回来的这群人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生死活下来的,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对于这些士兵来说,袍泽简直如同亲兄弟一般,更有不少人在战斗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听到那些伤残士兵有一个好的归宿的时候,所有人都由衷的开心起来。

阿斗举着酒杯,缓缓的走下台,看了看最前面一名皮肤黝黑的大汉。

大汉脸颊上一道长长的伤疤,送眼角一直眼神到嘴边,同时鼻子也少了小半片,看起来面目狰狞,不过阿斗却知道,这些伤痕,代表着的便是战场上的功绩。

大汉旁边站着一个精壮的年轻人,黝黑的皮肤,在酒精的刺激下微微透着一股子红润,年轻人双手端着酒杯,但是阿斗无意中却发现,年轻人的左右的无名指和小指,都已经齐刷刷的断掉一截。

望着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战士,盯着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阿斗知道,这每一道伤痕当中,都包含着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不知不觉中,阿斗心中升起了一丝酸楚,阿斗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应用的战士做些什么。

“呼……”阿斗深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微微的琢磨了片刻,而后开口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拟旨……”

太监用最快速度抄起了纸笔,小心翼翼的偷看着阿斗,等待着阿斗的指示。

“传旨,西征将士,无论是否生还归来,其户皆加入军籍,为军户,免赋,军户可以世袭,父若不在,子侄皆可入军,顶替父辈官职……”

接着,太监高声朗诵了阿斗刚刚搬下的圣旨。

几秒种的安静之后,巨大的欢呼声响起。

加入军籍以后,全家可以享受到免除赋税的待遇,这绝对是很诱人的。不过更诱人的却在后面,军户是可以世袭的,而且那军中的官职,也可以世袭。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一个百夫长的话,日后儿子长大了,便可以顶替父亲的职位,成为百夫长。

不少士兵,打一辈子仗顶多混到一个百夫长的位置,要知道这百夫长就已经列入底层军官的行列了,如果一从军就当了百夫长,接下来的日子里是很有机会得到晋升的。同时百夫长虽然也要直接面对敌人,但是相比起来不用像一般士兵那样冲在最前面,生存的几率也大很多。可以说这官职的世袭,是有别于一般的军户的。

回到未央宫以后,阿斗脑中不断的思量着刚刚自己的决定。

随着阿斗的这一道圣旨,府兵制的雏形,也已经出现了。

如今三国实行的还是募兵制,不过这募兵制已经渐渐有了被打断的苗头了。前些日子魏国连番打扮,兵源紧张,曾经在冀州和青州募兵,不过却只招募到了两三万人,而且这两三万人,还是参差不齐的。

之前的募兵制都是优中选优,就好比战国时代吴起募兵,要求士兵负重跑想到现在四十公里的路程才算合格,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四十公里跟现在马拉松比赛长度差不多,而且还要负重跑完,虽说古人的体质和耐力要比现在人好些,但是也说明的募兵是优中选优,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

可是如今,魏国在冀州和青州所招募到的这三万人,其中真正精壮之士,不足六成,其他的更像是没饭吃来军营混饭的,比屯田兵好点有限。

兵源质量不行,有数量也是可以的,可是偏偏这质量和数量都不行。面对这种情况,陈群向曹叡建议,干脆就效仿当年商鞅变法,每五户为一伍,每一伍当中必须要给朝廷送上一个士兵,若是不送的话,一伍皆要受到惩罚。

陈群所提的建议,便是强行征兵了,不过这个建议的确非常有效果,魏国很短时间内便征集到了十万大军。

不过如今这十万大军却被徐庶动动嘴皮子,大多送到幽州震慑公孙渊去了。

而在东吴,自从当年孙策时代开始,东吴便在山越人当中进行征兵,虽然得到的不多,不过连年累计下来,也有小十万人了。可见这募兵制度,在地广人稀的江东,早就行不通了。

蜀汉相比起魏国和东吴来说,情况要好一些,一直沿用的是募兵制度。不过这却是建立在蜀汉没有经过夷陵战败的情况下的。根据阿斗所知,历史上刘备夷陵战败使得蜀国元气大伤,所以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已经取消募兵而进行征兵了。如今的蜀汉没有刘备那夷陵之败,少消耗了不少人,所以暂时还没有士兵短缺的情况出现,不过若是再经历一两场大战,蜀汉也必定面临士兵不足的情况。

想想后世的府兵制,使得北魏强大,凭着破损的中原便能够抵御柔然等族,也使得唐太宗有资本跟突厥人进行长期的战争,可见府兵制确实是不错的。阿斗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实行府兵制。

于是,阿斗找来了诸葛亮与庞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人。

庞统听完以后,眉头紧皱,眼神闪烁,而诸葛亮却开始连连摇头。

过了片刻,庞统才开口说道:“陛下,您刚才所说的军户,臣以为可行。不过按照陛下所说,士兵皆有军户所出,也就是如果我要有大军十万,便要有十万户军户方可。而这军户是要免除赋税的,也就是我朝在养这十万军户的同时,还要白白的送出十万户的赋税。这样一来,我朝每年的税收,会少很多。”

“恩。”阿斗微微点了点头,军户每户出一个士兵,同时军户是要免赋的,也就是朝廷养着这名士兵的同时,还要负担一户的赋税。人少的话还可以,若是人多了,动辄就免掉几十万户的赋税,这损失的确很大。况且朝廷养兵,本来就是要花不少钱的,士兵的粮饷、武器装备、平日训练,都需要花钱。

阿斗想了想,开口说道:“太傅,朕打算让这些军户子弟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练兵,有战事时集结起来打仗。而且朕准备每年农闲练兵的时候,让军户子弟自备粮食。如此算来,每年只有两三个月的农闲时间,训练的时候是要有一点花费的,平日根本不用养这些兵,这样应该会省一些吧。”

庞统点了点头,这养兵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花销,按照阿斗这么算起来,这养兵的钱就省掉了,只是亏了一户的赋税而已,算起来亏的就少了很多。

诸葛亮皱着眉头算了片刻,而后开口说道:“陛下,如此算起来,少收一户的赋税,也少了养一个士兵的钱,基本上是以一户之力养一兵,若是没有战事,这对于我朝来说并不算亏,可若是战事一起,这国库便亏了,而且战事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是不利。就如同刚刚士元所说,战时军户的子弟调集起来,前往前线战斗,若是以十万人为计的话,在战事过程当中,我们不断要负责士兵的粮草补给,还要白白损失掉那一户的赋税。若是战事进行一年,我朝便要损失一年的赋税,同时这兵,也还是国库出钱养的。这税前的来源少了,消耗却没减的话,长期下去,臣恐怕国库难以支撑。”

“恩,孔明说的谁,若是我们国库中有三五年的结余,臣赞成陛下开设军户,可是如今连年战事,氐人内迁,雍州重建已经将国库消耗殆尽,这实行军户的话,颇为危险。若是未来三五年没有战事还好,一旦有战事的话,恐怕就难以为继了。”庞统也从旁边说道。

“恩,这倒是个问题。”听了诸葛亮和庞统这么一分析,阿斗顿时头大如斗,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对于当皇帝的人来说,国库没钱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

不过阿斗并没有放弃改革军制的想法,毕竟这改革军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丞相,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增加税收么?”阿斗开口问道。

诸葛亮脸上挂起一丝笑容,仿佛早就料到了阿斗会由此一问。只见诸葛亮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双手递到阿斗面前。

“哎,原来丞相早就有了对策。”看到这一幕,阿斗无奈的笑了笑。阿斗感觉到,这个被后人妖魔化了的人物,有时候的确是很妖魔。

“陛下,亮以为,应对冶铁、煮盐、织绵等行业,收为官营,设立专职官员,加以管理。如此必能使我税收大大增加!”诸葛亮趁着阿斗看奏折的时候,开始解释起来。

大汉朝盐铁专卖,但是随着乱世到来,盐铁都出现了走私的情况。盐是生活必须的物资,民间私盐流通很是猖獗,而铁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走私的利润也是相当的巨大。

不过这盐铁专卖,所卖的却都是初级产品,也就是未经加工的生铁和没有煮过的粗盐。这冶铁和煮盐的权力,还是在民间的。

官府将铁矿石炼成粗铁,或者是直接的铁矿石,就这么卖到民间,再有民间工匠进一步精炼以后,再打造成各种的农具和武器,在这个过程中生铁的价值可就翻了好几番,其中的利润非常巨大。

只有盐业,情况也差不多。大汉朝的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海盐,二是井盐,三就是池盐。海盐自然是海水中的盐,井盐则是厨子四川盆地,而池盐,则是出自雍州凉州。其中海水晒出来的盐所含的杂质相对较少,可是井盐和池盐,所含的杂质就比较多,需要经过煮盐以后,去掉杂质才能够食用。

魏国和东吴都靠海,所以平日里食用的是海盐,蜀国不靠海,所以只能用井盐和池盐。不过一般情况下,官府所卖的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粗盐,而商贩买了粗盐以后,经过煮盐提纯,再卖给百姓,这其中也的环节,利润也是巨大的。

而诸葛亮所说的织锦,指的主要是蜀锦。

汉代时候益州蜀锦制造已经非常发达了,蜀锦作为四大名锦之首自然是很受人们的欢迎,无论是贩卖到何处,都能卖一个好价钱,传言当年曹丕,就非常喜欢蜀锦。相比起盐铁,蜀锦的需求量虽然要少的很多,但是其中所能够带来的利润,却毫不逊色。

根据诸葛亮提议,将这三个利润巨大的行业收为国营,并且进行垄断的话,的确能够给朝廷带来大量的钱财,而且这种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

“丞相,这事情,朕准了,此事就交给丞相你全权负责吧!至于朕刚才所说的军户一是,太傅,就交给你和兵部吧!”

送走了诸葛亮和庞统,阿斗顿时感觉到,心中轻松了很多。有诸葛亮和庞统来统筹规划的话,根本用不着阿斗来操心。

“张嶷!”阿斗一声轻喊,张嶷马上走了过来。

“陛下,有和吩咐?”

“郭淮最近还好吧!”

“恩,还好,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时不时还看看兵书,就是整日闷闷不乐的。”张嶷开口答道。

“呵呵呵,满天下的人都以为他投降了朕,他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如此他当然高兴不起来……”阿斗说着,伸了个懒腰:“今天也没有什么事了,走,咱们去看看这个郭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