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大明完美暴君> 第三百四十章 走上正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章 走上正轨(2 / 2)

朱由校见到他之后,并没有立刻询问那五百万两的事,而是先向他了解了一番兵工厂的近况。</p>

一年的扩张和发展,以及王恭厂、军器局两个部门的合并,现在的兵工厂,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也基本走上了正轨,开始了正常运行。</p>

工匠高达一万三千余人,当然大部都只是小工而已,中工不过才三百多人,大工就更少了,只有堪堪七人。</p>

朱由校不得不感叹,这识字率真的是太低了,可是光有手艺也不顶用啊,大明朝从来就不缺乏手艺人。</p>

从这也可以看出,封建时代的文盲率有多么恐怖。</p>

要知道,这些工匠大多都是朝廷的官用工匠,虽然不是什么人上人,也没有多么的富裕,可至少不会像底层农民那样,忙活一年还吃不饱饭。</p>

就连他们这些人都只有极少数人识文断字,这读书的成本之高,可想而知。</p>

只要读书的资源和途径掌握在士绅的手里,那皇权就永远不能真正的一言九鼎,皇帝就不能一决而断。</p>

就像是科举那般,断了世家大族们的根,扶持起来一批新的文人,来分化剥削他们的势力,使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p>

最让他感到窒息的还不是这个,是这一万多名工匠,他们的涉及的打造技术完全不平衡啊。</p>

一大半都只会打造盔甲、长枪、长刀、盾牌等等这些冷兵器,只有不到一半的工匠,有合格的火器手艺。</p>

朱由校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些人肯定大部分是军器局和民间招募的,王恭厂的工匠,哪个不会火器技艺的。</p>

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不过他想了想也看开了,矮子里面拔高个,这些人至少比什么都不会的要强,好好培训教学一下,很快就能够上手。</p>

毕懋康现在就把此事列为了,兵工厂当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改革的第一步。</p>

陛下如此重视火器的普及和发展,大明朝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出意外的话,基本已经确立了。</p>

明军的装备肯定是要进行大规模换装的,所需的靡费将会是天文数字,所需的时间也无法估量,或许在这一朝,能够完成这个宏伟的目标。</p>

虽然他每日催促手下的人量产神武自生火铳,以及改良过的大型佛郎机火炮。</p>

可他还是调出了两千多火器工匠,充当临时的培训师傅,分批教学其余工匠打造火器大炮这些。</p>

靠着这几千个人,肯定是不行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需要两个多月才能量产一批来。</p>

而且现在面临着一个极其尴尬的问题,因为大工太少的原因,天工院的设立就如同鸡肋一样,完全没有发挥作用。</p>

现在整个武器的制造研发方面,基本上是毕懋康在一手抓,大小事务都要亲自去处理。</p>

中工的任务就是负责厂房当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工艺难关,保障每个火炉和工匠都能够不停的锻造和打磨。</p>

仅有的几个大工,则负责出厂检验,试枪试炮的工作,还要抽出时间来进修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文化基础。</p>

毕懋康为此还专门去找了徐光启,他和那些红毛夷打过交道,对他们那些更加精良和先进的武器非常了解。</p>

还有制造的工艺,也非常的熟练,毕懋康并不是心高气傲,自大之人,反而具备一种非常的好的品质,学徒之心。</p>

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回京师去找徐光启,去找他学习红毛夷更简易、方便、合格的工艺技术。</p>

徐光启在了解情况后,立刻派人回老家,将他的那些书籍和自己记录的资料全部送到了京师,毫无保留的全部给了毕懋康。</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