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无字江山> 第172章 画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2章 画匠(1 / 2)

 事情似乎就此平静顾青也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最后这节绿皮火车好像变成了她们的新家。

“这样的地图我爷爷也会做。”顾青突然无意的小声嘀咕了一句。

“你说什么?你家祖上有画图人么?”聋子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即便你说话再小声也没关系只要你的嘴巴做出说话的动作我就能读出其中的含义。

“画图人?爷爷就说他是个手艺人,会干点别人干不了的活,之前我说爷爷参与过牛河梁遗址挖掘就是这个意思。”顾青有点发蒙,她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小心翼翼的解释。

画图人其实是古代制图人更形象的说法,绝非一般人所能为而且历朝历代都极为稀少,当然在没有现代教育培训制度的情况下画图人的手艺跟修复工匠的手艺一样大多只能依靠家族教授代代相传。

每个人都知道绘制地图需要知道领土的轮廓,内部山河的方向,山脉的轮廓以及两地之间的距离。这些在我们的现代科学技术下很容易实现,但对于古人而言,如果没有现代技术设备的帮助,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专家证实,迄今中国最早的实物地图为从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7幅地图,其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

国家测绘局考证后认为,它们比中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但是作者不详。

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的7幅地图,均用墨线绘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据同时出土的竹简纪年和随葬品的特征,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部门鉴定为秦王政八年物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图,其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

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的全国地图则是《秦地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九州后,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出现,“大中国”版图从此形成,这就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秦地图》。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已有较高的地图绘制水平。1986年,在甘肃天水北道区党川乡一号秦墓考古中,发现了一套秦国地图。这套地图共七种,绘制在四块木板的两面,统称为《放马滩秦墓地图》。

《秦地图》对后世全国地图的绘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代及其以后历代中国疆域都是在《秦地图》版图上变化出来的。西汉时的全国地图叫《舆地图》,据《后汉书•马援传》,“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

而《山海经》作为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上面记载了大量的山川与远方,两山相互分离,有大致记载,虽然很多人认为是《山海经》混有神话和传说不能写信,但地理方面的描述仍然可信。

按其用途可分为《政区图》、《地形图》和《林木资源图》。

在这几幅图上,不仅有山川、河流、居民点、城邑,还特别注有各地之间的相距。

在宋代绘制的《跟踪地图》和《华谊地图》参考唐朝《海逸华艺地图》,经宋代绘制后,经过不断改进,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家地图非常接近,特别是长江、黄河的轮廓水系统非常接近现在,看到古人的智慧是惊人的。

那么,像《跟踪地图》和《华谊地图》这样的国家地图,1000年前,人们不依赖现代技术,它如何如此准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