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无字江山> 第338章 货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8章 货贝(1 / 2)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东西纵横万里,自古就以长江黄河为界线,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都极其巨大,因此在考古界也形成了东西南北四个不同地理区域都大家,也就是综合南北西东考古成果的大家却是少之又少,教授这样的怪人天才也不是,他从来都对长城以北的考古发掘更感兴趣,长江以南他极少涉猎。

只是目前看起来我似乎要跨过教授认为设置的地理界限,因为即便是在没有文字的久远时代在中国大地上南北西东也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分开的,从来都是联络的融合的汇集的。

我的脑海里仍然在继续三星堆的思维推断,大禹是蜀之西羌人,西羌是夏后氏的发迹之地,夏代是古羌人建立的国家。

禹的祖先同蜀山氏通婚,考古学家林向提出"蜀夏同源说"是很有道理的。

可以说,是黄种人裔大禹,创建了三星堆古国。

大禹实际就是古蜀国第一个国王蚕丛,也是夏朝的第一个统治者。

因为黄帝家族是从青藏高原下到了四川盆地,在中国地理第二阶梯中,只有四川盆地海拔是300800米,并且有数千条河流,最适合人类生存。

在汶川、茂县一带发现大量石棺,在德阳、青白江一带发现大量船棺,就是证据。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纵目人与石棺葬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船棺与水有关,是捕鱼民族,从鱼凫时期盛行,到战国后期衰减。成都市商业街大量巨型船棺,可能是鳖灵或开明之墓。

为什么要创建三星堆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

为了避寒、避害,为了统治需要,宗教祭祀,政教合一,于是建成最早的国家即古蜀国,可能与夏朝同时代,甚至早于夏朝。

因为人类祖先可能是先到四川盆地再到中原地区,先到长江上游再到黄河流域。

古人演变为现代人,身上没有了厚毛,不能抗寒避风,必须建立城堡、房屋,作为一个根据地,部落集中居住地。

四川古代洪水泛滥,是水患最多的地方,地震也很频繁。

为了避免地震、寒冷、冰雪、洪水、日晒,古人在许多地方建立城墙,三星堆是其中之一。

古蜀作为治水示范地、样本,经济很强大,外敌不可轻易侵犯,因此长期繁荣,国泰民安,但自然灾害频繁。

据文献记载,古蜀国的先王是蚕丛、柏濩、鱼凫,三代之后是望帝杜宇、鳖灵,其后是开明。

这些帝王名号怪异,史料匮乏,正如诗人李白喟叹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又称蚕丛氏,传说中是上古时代蜀国首位称王的人。据说蚕丛的眼睛像螃蟹一样向前突起,纵目人,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

成书于晋代、记载我国西南地区历史的华阳国志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

按照历史的记述,上古时,西南的大部分民族是居住在古康青藏大高原的古羌族支派。公元前5世纪前后,他们向东南迁居进入岷山地区,依山势而居,垒石为穴。

后又循河谷进入成都平原,开始渔猎生活,并捡拾野蚕抽丝。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所生的后代就是古蜀王国的开山鼻祖蚕丛。蚕丛的家系为支庶,被分封到蜀地作侯伯。据说,他巡行郊野时常着青衣,因此被人们呼为青衣神。

蚕丛之前的古蜀人以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兼营狩猎和养殖。蚕丛见岷江中游和若水流域江边的坝子很适宜桑叶生长,于是到处劝农种桑养蚕。

他带领族人继续向东南方向迁徙,经过今茂县与汶川之间的茂汶盆地后,逐渐发展农耕。

夏商之际,第三代蜀王鱼凫成为国王,蜀人再次东迁,从茂汶盆地东南而下经过成都平原北端进入广汉平原。

这时的古蜀王国已经完成了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的转变,鱼凫是这个奴隶制政权的第一位统治者。

在殷墟和周原的卜辞中,出现了"蜀受年"、"征蜀"、"至蜀有事"的记载。可见,当时商朝与古蜀国之间曾经爆发多次战争,因此商王才会进行占卜,向上天询问吉凶、对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