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无字江山> 第401章 狂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1章 狂生(1 / 2)

 我是那种不喜欢与人为伍的人,喜欢一个人独处,如果有一天真的找到了母亲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适应跟她朝夕相处。

人总是会变的,一直在变,意识不到这种变化还好些,但是每一刻都很清楚自己的变化才最难受最煎熬。

有种眼睁睁看着自己走向深渊的无力和绝望感。

辜鸿铭老先生的影子还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越久没有消息我的内心就越是不安,内心越不安脑子就越是不清醒,一开始只是分不清楚梦境现实,现在有种在软绵绵的云雾上飞的感觉。

1842年,腐败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伴随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原本十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轰然破灭。

在西方人眼中,昔日的天朝上国成了落后和野蛮的国度。在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的那个时代,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文人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国学大师辜鸿铭。

1857年,辜鸿铭出生于马来半岛的槟榔屿,他的父亲当时在一家英资橡胶园工作。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把10岁的辜鸿铭带到了欧洲。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布朗对辜鸿铭说“你的祖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辜鸿铭没有辜负布朗夫妇对他的期望,他在欧洲留学14年,学会了9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其成就令许多西方人赞叹不已,以至于德国著名教授纳尔逊不禁感慨道“他广泛地集西方文化于一身并加以消化吸收;这个人熟悉歌德就像一名德国人;熟悉爱默生就像盎格鲁撒克逊人;通晓圣经就像一位真正虔诚的基督徒”

10年,辜鸿铭在新加坡碰到了一位学贯中西的人物、语言学家马健忠。马健忠建议辜鸿铭认真研究千年流传的中国文明。这次会面改变了辜鸿铭的命运,他决定回到祖国,研究中国典籍和文化。

14年,辜鸿铭经人引荐,担任了晚清权臣张之洞的德文翻译。当时张之洞正在广州用西洋新法编练军队,请德国军官做军事教练。但德国教官拒绝穿戴中国军服、军帽,拒行跪拜礼,众人都束手无策。辜鸿铭依靠着出色的口才,说服德国人不但穿上了中国军队服装,而且还同意行中国跪拜礼。自此,张之洞对辜鸿铭格外器重。

1891年,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及希腊亲王一行来到中国游历。当他们来到武昌时,辜鸿铭随张之洞前往迎接。在欢迎宴会上,尼古拉与希腊亲王用俄、法和希腊语窃窃私语,诋毁中国文明及张之洞,以为在场的中国人听不懂,结果却被辜鸿铭当场戳穿,令这些外国人大吃一惊。

尼古拉事后心有余悸地称,“各国无此异才”。临别时,他特意送给辜鸿铭一只刻有皇冠的怀表以示崇敬和歉意。

回到国内后不久,辜鸿铭就开始用自己的文章来捍卫中国文化的尊严。自13年发表题为“中国学”的英文文章开始,辜鸿铭走上了向西方宣扬中国文化的道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年里,他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发表了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辜鸿铭的英文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还将该书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5年,辜鸿铭所著的春秋大义,英文版名为中国人的精神出版,立刻引起了轰动,先后被译成德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并在德国一度掀起“辜鸿铭热”,一些高校和学术机构还成立了“辜鸿铭俱乐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