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当得知刘晔大军需要回转消息,后来陆续聚拢,一共十五万的百姓们纷纷大是惊骇,若失去了刘晔大军保护,他们岂非又成了诸侯争战的牺牲品?
于是,百姓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举家皆来到刘晔设于洛阳城的军营外面,纷纷跪拜祈求刘晔垂怜。便是走,也求能带上他等百姓。
只有亲身体验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才会发现处身乱世,只要勉强能过活下去,便算是天大的好事。与此相比,所谓留恋故士情节,实在不算什么。
十余万百姓围满于军营之外,这种情形虽然刘晔心底早有类似预料,却没想到会来得如此之快,人数也如此之多。为防意外,顿时一阵好忙,连先前定下的三日后准时出发也因此而耽误,仅是劝解百姓,明言刘晔会想出应对办法,教他们散开归去便用了整整两日时间。
洛阳实则亦属易守难攻之地,只需要东面一千兵马守住虎牢关,西面扎营于函谷关之外,北面扼守河洛港,便足可使之固守许久,再加上若留一位精明之人在此,挑选精壮百姓从军补充,这里便可再成为固若金汤的据点。
于军中选出三千余无家眷拖累,可以留下的兵士倒是极快,只是这留守人选问题却让刘晔又犯了难,镇守洛阳之方圆五百里地界,集军政于一身,这显然不是赵明以及典韦能应付过来的。
至于安阳书院那些少年,任下级官吏有余,就任官长却无论资望以及才能都显然差得太远。
“携民北上?”
这是十足的取死之道,军队行止自有纪律规定。带着百姓,无论行军速度还是阵势安排都有大大的漏洞,乍逢敌人袭击,这些百姓只会给刘晔添乱而不会有丝毫助力!
但若放弃洛阳这一片将来必是兵家必争之地,刘晔又颇为不甘,怎么说他都倾注了数月心血于此,哪想这成果被袁绍或者曹操轻易接收了去?
在这样的两难处境下,刘晔经过一阵仔细思量,终于打算魄力行事,直接舍弃此处,有北地代郡基础在,还怕将来夺不回来么?
便是在这种即将全面起程情况下,刘晔接来下属回报——田畴求见!
于长安通晓极多关节,大撒金钱开路的田畴一路经潼关,函谷关快马赶来,只用了二十天便从长安赶到洛阳,此时正是人困马乏,作普通百姓打扮的他虽满脸疲惫之色,却双目炯炯,极是有神。
这就是于军营中刘晔所见到的田畴模样,刘晔只从听其名后,心底又传来那久违地一阵极为熟悉感觉,便知晓自己又将面对一位三国名士,顿时喜动颜色,亲自于营门迎接,直让田畴惊讶莫名后,对于刘晔如此礼贤下士自然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