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辉煌三国> 卷八:刘曹联盟 第三十章 暂时落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八:刘曹联盟 第三十章 暂时落幕(1 / 2)

 “长史杨弘昨夜依天子之命取刘涣于宫中……”

四月二十日一早,袁术就接到了这个报告,顿时大惊失色---他何曾派过杨弘去召来刘涣?

长史之职并不算低,再加上杨弘一向得袁术信任,在其表称帝之意后,也是第一批表示赞同之人,故而无论是袁术自己,还是其余的军士,都认为其必为袁术之绝对心腹,毫无异心可言。

但早时“朝议”未见其人,再接到这个信报,袁术大惊之余立时派出军士往为杨弘在成德县城中安置的居所中查看,结果依旧如一,却是空无一人……

再问于守门四方校尉,袁术终于得到了杨弘的准确行踪---于晨时坐于马车中,借有“天子之命回寿春”而出西门。

只从这个消息,再看袁术那惊怒交加的表情,谁都知道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

他们所料的不错,在这个时候杨弘已绕城来到赵云大营之中言及将有大事禀报。

“弘久闻于安平王之高义,向往以久,却终是因为所限良多,故而未能及时相投。也幸好如此,方能借机将安平王之兄救出,使得安平王兄弟得以重聚,如此,弘之心愿足矣!”

杨弘也并未将自己来意藏着,见到赵云后便是如此说法,最后再加一句问道:“却不知安平王回于北地之事,究竟如何?”

言下之意便是如此大事,若是刘晔在此,却应当亲自来迎了。

“主公回于幽州之事千真万确,而吾主一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今其不在此处,便由吾来多问几句:不知杨先生于袁术属下却是深受重视,为何会选择归降这条未知祸福之路?”

既然杨弘到了此处,话又说到了这份上,那么刘涣被其假借上命调出之事应当千真万确,赵云倒也不急于立时请其将刘涣带上“验明正身”。反而是先问起杨弘的动机来。

“袁术称帝之事,实际上群臣中没有一人赞同,主薄阎象更是引以周文王天下三分据其二,尚且服侍于殷商之故事劝谏,只可惜其一意孤行!总计年余时间内,原本其麾下臣属十去其四,留下的或是身份不重要之辈。或是受限于早前便投于其人,天下再难有容身之处。甚至未必没有待其称帝之后,会有所改变奢望。可惜只从现今局面,便可知其在如此危机关头,同样是我行我素,不顾及于其它影响,吾立时醒悟再随其走下去,终究是条不归路而已,故而选择将安平王之兄救回,为安平王解决一件棘手之事。同时也为自己找寻一条合适之路……”

杨弘能够在原本有众多士族支持袁术之时脱颖而出,自然有他的不凡之处,一席条理分明话语道出。使得众人皆感受到他选错主子那等无奈心情,心底对其排斥也立时少了许多。

“德文如此选择自然使我等佩服万分,只是未知汝之家小却如何安排,万一受得拖累,岂非使得吾主心有愧疚?”

赵云对于杨弘的回答是颇为满意地,他自己就曾亲自经历过所托非人。浪费时日,不知前路的那多般滋味,对方弃暗投明本就是明智之举,赵云当然也不会存着故意为难心思,所以不再问其动机,而是话锋一转,问起杨弘家事来。

“有劳赵将军挂心,至于弘之家小,则先有人派出将其从寿春迎出。绕路先至于徐州。便算是弘不能再尽心力,却可依旧有安平王保护下使得家人不受连累。如此已算弘投身非人之良好结局……”

说杨弘没有一点想借此功劳得到刘晔器重,谋个一官半职想法,那却是自欺欺人。但他却想有过最坏的打算,若实在不成,哪怕是至于徐州只为平头百姓,略有积蓄的他却也可安度余生,这比诸于跟随必败迹象明显的袁术来说,已是天壤之别,如此一想,杨弘当然也就看开了许多。

“德文心思周密,更难得是识得大体!不错,吾主一直为其兄长之事忧心,我等属下也是小心谋划而求得能够顺利保全于主上之兄,今有德文之助,使得我等不费吹灰之力便已解决最大忧患,可谓居功至伟!有才且有功,在主公眼里,这等人却是任何时候都会需要!只因主公回转幽州之事,故而德文不能第一时间接到封赏,却有些委屈你了。”

赵云对于杨弘德行方面,并非如他话语中所透露出的那般赞许之意,但他却明白长久以往,刘晔想重新统一天下,像杨弘这等“知情识趣”之人却是必不可少,否则便会使得自身伤亡损失数字大增。故而赵云将个人好恶置于另处,却是好言宽抚道。

赵云作到的这点,也正是一位作为统帅者必须具备地品性,这表明无论实际行动还是心性上,他都距离实质名归的统帅之位并不遥远……

“非常之时便行非常事,弘先将安平王之兄交接于赵将军,然后便乘车马至于徐州与家小会合,便待安平王回转也无不可,赵将军却是不必如此客气!”

杨弘却也是知情识趣,在话题基本上重点论述完毕后,不等赵云开口他便主动说道。

“如此甚好,有劳德文!”

赵云轻轻点头,然后便派人去将刘涣请来,要“验明正身”,先前赵云等众将皆随于刘晔身边,自然是见过刘涣的,故而在其被请入营中后,皆是心头一喜,进来的不是一脸迷惑神色的刘涣又是谁人余日的刘晔水军两条蒙冲大舰到达辽西郡境内海阳县渡口登陆之后,再用五日时间终于回到了一别年余的蓟县。

琐事不提,除去安抚于别离日久地妻子外,刘晔重理幽州大权第一件事便是建立海阳水军大营。\\\\\并在此处征用民夫建起港口,使得即使将来船舰更大,却依旧能畅通无阻。

至于前时所提之“异族寇境”借口,本就是常事,在主守之时无论如何加强戒备,终究只是能减少一些损失罢了,想完全避免便只有将所有心怀敌意。没有归顺之意异族全数平灭!至少,现在是不可能的……

由于袁绍与公孙瓒已开始小规模作战,所以刘晔在任命于张飞更加严加戒备之余,也使得新老兵换防夹编于长城,使得新兵能够在不时面对敌方骚乱之时,在老兵地带领下迅速成熟。便在此时,刘晔就已经开始作将与袁绍争锋的正式打算。

当时间进入到五月之时。早就退于寿春强征民兵固守的袁术在也感觉到了自己终将败阵于此,只从刘涣被杨弘救走后,袁术实际上便有了这个觉悟,只是自欺欺人的不愿相信罢了!

而在四月二十三日起,整顿好大军的赵云也在解除后顾之忧后,立时齐起大军与吕布军配合攻击成德,只在两天时间便将有近两万人防守的成德拿下,使得袁术狼狈的逃回寿春。

而后更是不断有四家攻战于淮南其余地方消息传回,至于到得五月四日之时,整个淮南便基本上只有寿春一座孤城固守。

“内无多少粮草。外不知援军在何方。”

如此境地,袁术手下将士之士气能有多高?这种不选择一鼓作气攻击其主城,反而蚕食其属地作法。也是在曹操,代表刘晔地赵云,孙策以及吕布四人商议之后作出地决定。

现今除去边远地区城池因道路原因大军不再前往攻击,再留下需得分守之关键战略城池后,其余四家军士总计四万七千人便围拢于寿春城下,四面围城摆明了要将袁术一网打尽主意。

“四面围城”这个战法却并非是赵云所赞同的。若“围三缺一”,则敌不存死战之意。不留后路只会致使两个结果---要么敌方战意崩溃,不战而降;要么便是要拼个鱼死网破,存死战之心不与妥协。

但其余包括曹操都被一直以来的胜利,以及行至各处百姓们地夹道欢迎所激得士气满满,认为无论是寿春的军士还是百姓,同样也会如此行事,则寿春虽然坚强,却依旧抵不住内外夹攻!

此次联军是曹操作为盟主。他的意思发下。再加上孙策与吕布也认为其所说之言语在理,故而赵云虽有不同看法。却并未多言,只是小心命令下属们防备,攻城之事也不需得太急。与其余部曲不同,刘晔所领军士是极少有如其余诸侯那般战前招收,多用来充当炮灰减少敌人火力输出,并消耗其守城物资,这才是真正地“一将功成万骨枯”。\\\\\

虽说“慈不掌兵”,但刘晔同样是作不到如此藐视于生命程度,这也是他在攻城器械未能研究大成之时,不准备与其余诸侯早早翻脸相攻原因了。战争就像一个深深的泥潭,如若陷进去了,没有外在因素的帮忙,便只有自身与泥潭作抗争,基本最终都是以一方胜利而告终。

有如此想法,在赵云负责地东门,便是与其余三门不同,极少有正面攻城之事,反而佯攻次数不少。有最多的军队在此,指挥守城的张勋又不明白赵云实际上是为了保全实力的考虑,当然同样起到了最大的牵制作用,使得东门守备之一万五千士卒从不敢懈怠,只在小心观察,随时防备而已。

如此一来,其余各门攻城进度自然一切顺利,再有五日时间,时间进入五月中旬之时,寿春北,西,南三道主门以及城墙皆是残破不已,其中西门兵员充足的曹操更是使军士以及民夫整日轮换挖掘地道,意欲将城墙下方挖空后,再去掉支柱,使得地面塌陷,达到一举损坏城墙目的。

经过八日时间,约有六千名军士以及民夫日夜开工下,终于在五月十二日功德圆满。

在曹操凝视着寿春城墙,然后轻轻一挥手示意。再如属下将命令传下,以绳索连结拉掉支撑地基之木桩,只片刻后,原本未曾交战,故而略显平静地战场上便先是听得一声巨响,整个寿春城墙中段似乎都瞬间矮了半尺左右。

而城楼上以为是地震发生的袁绍士兵则是惊恐万分地乱成一团,将官都无法喝止。

没留给他们反应过来时间。再是一连片地轰然居响,中段城墙终于从中裂开几道大口,陷落约有两丈余到地,然后垮塌之处极多,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攻城方军士只需越过去的一个小土堆便可直接入城,宽约有一丈地大口子。

“进攻!”

见到一切顺利,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直接便挥手下令属下军士大军趁着敌方动乱不已之时攻击,意欲将其一鼓而拿下。当守城方丧失了高城优势,而需得与攻城方短兵相接之时,便意味着一般处于弱势的他们,借助守城之利来调平甚至可以使对手伤亡比例大增的优势不保。

“西门城墙被破??”袁术不敢置信地惊问道。

原本他认为凭着尚有三万兵力,并且紧急征兵后再得万余人,实力以及强征的粮草已经足能保证至少再支撑十日,而能居于寿春城中地,不是士族中人便是对他并不算排斥,未被其外放属下恣意祸害到地百姓。实际上对于袁术虽然不满,却对于曹操他们如此不留后路,摆明赶尽杀绝感到极为的愤怒。

这愤怒不是没有原因的。想原本徐州之事,曹操杀人屠夫之名便已流传开来,只怕此次行如此死围之法,定是要在战后屠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