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龄一如既往,言辞犀利。</p>
针对文官时,他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更何况如今对付一个张鹤龄?</p>
虽说这是他所设的局,但必要的场面事还是要有的,若是他直接俯首认罪,反而会显得有破绽,按照道理就是应该负隅顽抗。</p>
朱祐樘道:“建昌伯,是朕要得到一个答案,并不是寿宁侯要为难于你,既然现在是寿宁侯举报了你,他还是你的兄长,那你就应该对朝中人,甚至是天下人做个解释,如此方能对天下人释疑。你到底……是如何得来的钱财,去捐赠给朝廷,并用以西北犒赏三军将士的?”</p>
还是皇帝的话好使。</p>
在朱祐樘说话之前,张鹤龄都已经在打退堂鼓了。</p>
本来他就底气不足,被自己的弟弟针锋相对说两句,他都快崩溃。</p>
这他娘的,演戏也太难了,要累死本侯爷多少脑细胞?</p>
张延龄道:“既是陛下发问,那臣也只有据实以陈了。”</p>
“其实臣之前所捐赠给朝廷的五万贯,以及臣用以犒赏三军所用的盐引,都乃是臣做生意所得。”</p>
张延龄说“实话”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还真是大实话,真就是他做生意赚来的。</p>
朱祐樘皱眉,好像并不接受这种说法。</p>
一旁的徐溥道:“建昌伯,大明的典制,朝中人是不可以涉足到市井的生意,与民争利。”</p>
“我可不是与民争利,再说我也不是自己去做的生意,而是用的一些京师的旧有做生意的家族。”张延龄一脸义正言辞之色道,“诸位莫不是忘了,之前为了平抑京师周边的盐价,我从朝中借出了两万大引的盐引和不等的茶引等,若是我不利用旁人来为我出盐引的话,那我岂不是等着这些盐引烂在我手里,亏到血本无归?”</p>
徐溥一时踟躇,不知该如何应答。</p>
他本来想给张延龄申明朝中当官不能经商的规矩,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张延龄所言,若是张延龄完全不涉足生意的话,那盐引怎么卖?怎么平抑物价?</p>
你们不会等我把物价都平抑了,再告诉我这么做是违法的吧?</p>
张鹤龄突然来了底气,骂道:“臣这不争气的弟弟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他做生意,就算是用别人做生意,怎可能赚到这么多钱?那可是十几万两,光是他花出去的就有这么多,没花出去的更多,不信的话陛下去查抄他的府宅……”</p>
张延龄厉声道:“你这厮真是公报私仇,我不过是秉公断案判你去西北从军半年,你就恶意中伤是吧?就问你自己,你在盐引的生意上赚了多少?”</p>
“我赚多少……与你何干?”张鹤龄黑着脸,好像是不想回答这种问题。</p>
张延龄反过头骂道:“说没良心,你才是真的没良心,之前我前后送到你府上的四万贯,算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换了个仇怨回来是吧?”</p>
……</p>
……</p>
朝堂很热闹。</p>
兄弟二人当着皇帝和众大臣的面在“对质”,其实泼皮吵架没多少区别。</p>
众大臣看了在皱眉觉得不合规矩的同时,却也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这才是他们想看到的,兄弟俩因为利益互相攻击。</p>
还有的人对张鹤龄一次赚四万贯的事觉得愤愤不平,似乎觉得这盐引的生意太好赚了,一借一还就赚了他们当官十辈子都赚不来的钱,这还只是张鹤龄一个人赚的?那始作俑者的张延龄赚了多少?</p>
屠滽走出来道:“建昌伯,如此说来,你便是承认欺行霸市、中饱私囊,以及图谋不轨?”</p>
张延龄惊讶道:“屠尚书,你可真是扣得一手好屎盆子,我是从府库内拿一两银子了?还是说从别人手上收了一两银子的贿赂?中饱私囊从何说起?至于欺行霸市?呵呵,你真想来证明的话,那应该找人来参劾我这一条,可现在是有人在参劾我与一个被我查得底掉的藩王勾连,你们不拿出相关的证据,纠缠那些细枝末叶的算什么意思?”</p>
“你!”屠滽一时语塞。</p>
都察院左都御史闵珪走出来道:“那建昌伯,你如何证明,你所用的钱财,不是你与宁王勾连所得?”</p>
张延龄道:“笑话,现在是你们来攻击我,是你们要证明我有罪,而不是让我证明我自己没罪,我说自己没跟宁王勾连,我需要怎样找证据?难道我把老宁王从坟墓里扒出来,当面对质不成?”</p>
闵珪道:“宁王是已死,但宁王世子仍旧在!”</p>
“呵呵,那意思是说,他若是诬陷我跟他勾连,没有别的证据,你们就要直接定我罪了?一个被我查到倾覆的藩王所说的话,你们居然也会相信?真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感情以后所有的案犯,都可以一口咬定审案的人跟他们勾连,便这样就可以做到同归于尽?那还有谁敢审案?”</p>
张延龄言辞犀利。</p>
闵珪即便也算是能言善辩,听到这种话也很无语。</p>
倒不是说不能跟张延龄争,只是张延龄所用的言辞,以及辩论的方向,可不是普通大臣所能遵循的。</p>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朝堂上耍赖,难道让这些大臣跟他一样去耍赖辩驳?</p>
场面一时又陷入到僵局。</p>
……</p>
……</p>
文官也在帮张鹤龄,只是有点帮不上忙。</p>
主要他们对于张延龄的“罪行”不是很清楚,这还需要张鹤龄这个检举人说更多,至少要给文官一个使劲的方向。</p>
“陛下,您可不能听臣这个不争气的弟弟的,他就是在胡说八道,只要查抄了他的家产,就知道他一定是跟宁王有勾连。”张鹤龄也有点词穷的意思。</p>
毕竟不是什么事都能由弟弟提前安排教他怎么说,这时候他只能硬着头皮上。</p>
张延龄冷笑着不说话。</p>
朱祐樘道:“寿宁侯,你刚才没听他说吗?他一切所得,都是通过经商,朕之前吩咐他用借的盐引平抑盐价,是准许他经商的,何况他还不是直接去经商,所用的是京师中的一些商贾世家去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规,就算是从他府上搜出大批的银钱,也不能证明什么。寿宁侯,你还有旁的证据吗?”</p>
演戏当然要演全套。</p>
不但要有张延龄的据理力争,还要有皇帝对张延龄的回护,这样才显得合情合理。</p>
张鹤龄脸色涨红道:“陛下,臣还有他跟宁王世子暗地里勾连来往的书信证据!还请陛下御览。”</p>
说着,张鹤龄将他的“撒手锏”拿出来了,居然还真有书信的?</p>
在场大臣也觉得很惊骇,你有这种证据,你早点拿出来啊,何苦要让我们跟你一样被陷入误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