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一直牢记自己的身份。扶苏不仅仅是君父长子,更是秦国长公子。”</p>
“若有人因为一己之私利,残害同门,此类事情,天下多有。扶苏不以之为怪,可以任之。”</p>
“可今有人因为一己之私利,要于秦不利,扶苏视此人为大敌。”</p>
听到这句于秦不利,嬴政双眸立刻犀利无比。</p>
“于秦不利?”</p>
嬴政知道扶苏说的人,就是李斯,李斯如何会对秦不利。</p>
“李斯一向竭力侍奉寡人,何来于秦不利。”</p>
嬴政声音低沉,听话中语气,显然是对此事表示极大的怀疑。</p>
扶苏反问:</p>
“难道君父以为,李廷尉是为了秦国基业所以才力主分封吗?”</p>
一个肯定的答案本要被嬴政脱口而出,但是嬴政迟疑了片刻。</p>
嬴政沉默了。</p>
答案不言而喻。</p>
常言道,知臣者,莫过于君。</p>
李斯过去行事种种,接连浮现在嬴政脑海之中。</p>
残害同门,朝堂之上,比这还要肮脏的事情,也发生过不少。</p>
但是李斯所害之人,不是别人,是韩非。</p>
只是,时隔多年,若不是扶苏将这件事当着他的面直接扯出来,嬴政几乎就要把这桩陈年旧案给忘掉。</p>
事实上,嬴政当初也不是一见李斯就觉如故,对他加以重用。</p>
起初,李斯是吕不韦手下的门客。吕不韦失势,李斯就选择了投靠他。</p>
此等背主求荣之人,嬴政当时说不上喜欢,但还是把他留了下来,正是因为他的谏逐客书。</p>
若不是那篇《谏逐客书》,李斯当时就已经作为吕不韦的门生被驱逐走了,绝对不可能被留下来。今日,这廷尉的位子,也不是李斯来坐。</p>
</p>
谏逐客书让嬴政留下了李斯,但是嬴政当时并没有立即就重用李斯。</p>
嬴政一直喜爱的,就只有一个韩非子。</p>
只有韩非理解嬴政。</p>
直到嬴政看出,韩非并无仕秦之意,而他还攻讦自己的功臣姚贾。</p>
韩非一案,等到嬴政得知此事后。</p>
韩非已经死了,嬴政当时考虑到,他若是再迁怒,杀了李斯和姚贾,只会是得不偿失。</p>
所以,当时嬴政并没有惩罚李斯和姚贾。</p>
见嬴政迟疑了,扶苏自然要趁热打铁。</p>
扶苏趁机道:</p>
“良药苦口利于病,却难以下咽。忠言逆耳利于行,却难以入耳。君父心意已决,自然觉得王相蒙将军等人所言不对,又觉得李斯之言甚合君父心意。”</p>
嬴政听了,自然面色阴沉。</p>
扶苏不知,他若不是嬴政的儿子,有这那层血脉亲缘,他早被嬴政命人拉出去了。</p>
“至于李斯,儿臣更是认为,不是君父认同李斯,而是李斯附和君父之意。”</p>
“放肆!”</p>
蕲年宫外,中常侍、尚书令、太史令,言官、谒者令,七八位近侧侍臣齐聚门口。</p>
这些人中,自然以赵高地位最高,因为赵高掌管着大王的所有文书发送来往,还是大王的高级法律顾问。</p>
几人本来等的都泄气了,但是忽的听到里面传出一阵阵怒声,一个个不由得都竖起了自己的耳朵。</p>
他们一个个都很好奇,这太子殿下究竟是说了什么,惹得大王这么生气。</p>
尚书令余阳不敢回望,但也不敢和旁人私语。</p>
赵高却猜出了七分,这大王和太子之间,此刻在议论的事情绝对和王绾李斯脱不了干系。</p>
看来此次,终将是王绾的决策占了上风。</p>
谁让王绾有太子这样的佳婿呢。</p>
要知道,今日太子得子,大王得长孙,本是大喜的日子。</p>
但是听里面这动静,显然太子惹得大王频频大怒,可太子还没被撵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