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对了,来贵说今年庄子上又歉收,辽东那边乌进孝家那小子,今年送来的倒是没少,可京畿附近的田庄反而少了,明天得让人去查查才是。”</p>
他只好转移话题,今年的田庄收入减少了,对他其实无所谓,但要是真的,那就不是他一家的事。</p>
他心里惦记着明年的大事呢,还不能跟人说,按照原著,过完年是红楼盛衰的转折点。</p>
再说他今年年货是增加了的,这一进一出,按田庄的收入就是亏本了。</p>
古代地主家过年要给佃户、长工准备年货的,别以为地主一毛不拔,那样的人有,但却是少数。</p>
而且那样的人,连本阶层的人都看不上,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没几个人愿意干。</p>
贾家自诩簪缨家族,自然不愿被人指指点点,虽说家里更多的是家生子,但大多是一家一户的,还是要给他们年货。</p>
因而过年前地主家是最忙的,年货必须在小年前安排给佃户、长工,小年开始人家就歇着了。</p>
当然,家里的奴仆歇不了,但会多给补偿,这才算一个仁义的好地主。</p>
“恐怕不止京畿附近,昨天我回娘家,父亲说今年户部赋税也减了,河北、山东的秋汛,影响到秋收。”</p>
黛玉听他说派人调查,也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告诉他。</p>
他还真不知道这事,今年秋汛他知道,可河北并不严重,再说大吴的赋税,主要是江南地区才是大头。</p>
这是从南宋开始就这样的,南方承担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赋税,谁去在意河北山东是否歉收。</p>
“这样的话,明年朝廷日子要过的紧巴巴了。”</p>
贾蔷沉吟着,忽然抬头道:“我去一趟老丈人那,你要去吗?”</p>
黛玉想了想,摇头说:“不好吧,人家昨儿才回家的,今天又去。”</p>
贾蔷嘿嘿笑起来说:“昨儿你是去送年礼,咱们今天上门去讨回礼去,怎么样?走呗。”</p>
“我才不去,这没脸的事就你能干,不怕被我继母赶出来呀?”</p>
“嘿嘿!我才不怕,他们家女儿都成了我的人了,我还怕她!”</p>
夫妻两说笑着,林黛玉还是不愿去,他只好自己去了。</p>
临出门时被黛玉叫住,叮嘱他别打扰继母休息,他正奇怪呢,结果林妹妹告诉他,史氏有喜了。</p>
这下他开心的跳起来:“妹妹不乖了哈,这么重要的事不跟我说,昨儿回来就该告诉我的……”</p>
他这正要滔滔不绝,可黛玉给他个小白眼道:“昨儿人家回来,二爷在哪呀?”</p>
“呃”的一声他只好看着地上,看看有没有缝隙自己能钻进去的。</p>
昨天自己在妙玉那,正好许砚秋在那,三人聊到很晚,送走许砚秋后,他索性就在妙玉那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