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帝国> 第九十八章 启蒙思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 启蒙思想(2 / 2)

张韵月此时难得露出认真地表情道:“我准备办一家报社,自己出报纸。”

李菊隅闻言,柳眉淡淡地一皱道:“出报纸?”

“是啊,现在国内的报社越来越多,连各个大学都自办报纸,不过大都是些介绍政治的。我打算出一份专门介绍西方文艺的报纸,叫《文萃报》,我父亲已经同意出资。”张韵月说着看向李菊隅,顿时眼睛一亮:“表妹,你熟读诗书,又看了那么多外国的书,要不你来帮表姐吧,我报社总编辑的位子就让你坐了。”

李菊隅微微摇了摇头,道:“我不比你,父亲是不会同意的。再说,女孩子家抛头露面总归是不好。”

“你啊,”张韵月脑后的波浪卷发直甩:“这有什么啊?国外男女都是平等的,女人还要工作养家呢。”

不管张韵月怎么说,李菊隅都只是淡淡而笑,最终张韵月只有退而求其次,让李菊隅每期帮她找些好的外国作品或是写些文章。

《大清日报》报馆所在的白石精舍只是京城里很普通的一座四合院。之所以叫白石精舍是因为院子中间有一块四五尺见方的大白石。虽然这些日子,南方一些地区,像上海、杭州、广州都办起了几家报社,但《大清日报》依然是中国销量最大的报纸。报馆的编辑都是方怀亲口指定的,现在可谓是人才济济,包含了历史上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像郑观应、严复、张謇以及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杨深秀等人,这还不包括在报纸上经常客串一把的康有为、刘光第。

忙活了一天,终于把明天的报纸定好了稿,排好了版。报馆里的人几乎连腿都迈不动了,他们除了每天要编写八大版的报纸,还要到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去讲课。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最早就是通过报纸和大学的讲坛就行传播的。

郑观应、严复他们在报纸上阐述的改革国家、富国强兵的观点,伴随着《大清日报》越来越大的发行量逐渐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在每一期报纸上,都会有专门的一大版介绍外国的文化和地理,有希腊和罗马的文明、有英国和德国的歌剧、有法国和俄国的小说等等,让人们知道了那些洋人也并非是啖毛饮血的蛮夷。

除此之外还有世界历史,尤其是近代的历史。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启蒙,从尼德兰的反西班牙斗争到英国的“光荣革命”,从美丽国的独立运动到法国的巴黎公社,报纸详细地分析这些国家产生革命的原因和结果。

在强大的事实面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外国的一些东西。中国的国民就在《大清日报》这有如春风化雨一般的影响下渐渐觉醒过来,开始睁开眼睛看向世界。

报纸也给郑观应、严复他们带来了诺大的声名,现在全国识字的几乎没有不知道他们在报上的笔名的。代表着中国新兴文化最前沿的大学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因而郑观应等人基本都在清华、北大兼着几节课。

光绪十一年的时候,大学的气氛还很严肃,学生每天从早到晚的课排得满满的,他们必须在两年内完成外国大学四年的学业,但那个时候竟然少有毕不了业的,这不得不让后世许多读了五六年还拿不到毕业证的大学生感到汗颜。而那时学校的纪律也非常严,早操、熄灯都执行得非常严格,逃课更是极少出现的现象。

说是极少,是因为每次到了郑观应、严复他们上课的时候,各个班总有不少溜掉来听他们讲课的,以致于小小的教室连窗外都站满了人。到了后来,学校不得不把郑观应他们的讲课安排在学校的礼堂,但即便如此,每回依旧是挤得爆满。这是一个ji情澎湃的年代,中国的青年在觉醒后无比渴望先进的思想,郑观应的《盛事危言》、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都成了人手一本的东西,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的著作更是被奉为经典。<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