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帝国> 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国(1 / 2)

 马车驶入一所豪华的庄园,光从门口站立的卫兵人数就可以看出主人的不凡。而宽敝的车道两旁那几十组式样各异的巨兽更显出庄园的气势。类似于中世纪建筑的墙壁上是阿克特式的浮雕,正是德国人从牛肚里获取种子的神话。</p>

李凤苞这次将要见的除了德**需总监瓦德烈以外,还有德皇威廉一世的长孙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也就是后来的威廉二世。现在威廉一世已经快九十岁,老的连字都已经认不清楚,而德意志帝国的皇储腓特烈-威廉-尼克劳斯-卡尔,即那位德意志历史上的“百日皇帝”,却比他的父亲威廉一世更不如,因为咽喉患有疾病,他甚至无法同家人交谈(后来在1887年5被确诊为“咽喉癌”,所以威廉一世病逝后,他只当了99天皇帝就跟着去逝了。),所以现在德国皇室的话事人实际上是这位威廉亲王阁下。</p>

大清与英国开战着实让李凤苞吓了一跳,在西洋待得越久就越清楚洋人的强大。而他虽然对英国人无甚好感,却也不得不承认英国是西洋列强中实力最强的。且不英国人那庞大的舰队,就英国人的工业实力,那是远远过大清地。大清现在虽然有了一支令列强也为之侧目的海军。但那些军舰大都不是大清自己造的,一旦开战,大清的军舰是打沉一艘少一艘,而英国造船厂却可以源源不断的造出军舰来。所以虽然国内不断传来佳报,李凤苞却是一喜色也没有。皇上此次实在是太鲁莽了。</p>

然而现今木已成舟,战事已开,李凤苞唯有尽心竭力帮助朝廷打赢这一仗,虽然他心中对战事的结局悲观的很。</p>

在来之前,李凤苞曾经对德国的形式做过一番研究。现在实际掌控着德国是那个号称同时可以玩转八个球的德意志帝国相。</p>

此人被誉为“铁血宰相”。以杀伐决断闻名,似乎应该是位注重武力地宰相,但李凤苞却不这样认为,纵观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兵事还在其次,要却是外交,其每每令敌人处于孤立之中,而令德国和纵连横。坐拥强援。越是深入了解,李凤苞便越为此人的手段所倾服,只是这样的和纵连横对大清却是大大地不利,这个时候必须让德国站出来支持大清。</p>

后世著名历史学家。李凤苞之孙李自立先生通过整理其祖父的文稿重现了李凤苞对这个时候德国形式的看法,在李自立先生的《19纪西洋外交史》一书中有这样几段话:“……十九世纪下半叶地德国确实是世界的中心,在科学、思想、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都诞生了无数的天才。爱因斯坦、马克思都出自这个国家。而政治上的代表无疑是俾斯麦。这位文职地宰相虽然文官。但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副军人的打扮,似乎在提醒周围的人是他用“铁与血”筑就了这个帝国。然而实际上。在其执政地最后一段时期,他对德**事实力地扩充却是持着极为消极地态度,德国在整个80年代只建造了两艘‘埃尔登堡’级二是明证。在他看来,德国似乎需要修生养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他更愿意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去为德国争取利益。他让俄国签订了保障条约,保证德国在遭受第三国攻击时严守中立,从而避免了德国有可能生地两线作战;他与奥地利、意大利签订了同盟条约,把中欧变成了一块铁板;他还让英国和德国变成了姻亲,只可惜那位维多利亚女皇的外孙似乎对英国的感情比较复杂,最终挑起了英德之间的对抗……他的一系列活动,让敌视德国的法国人找不到任何一个盟友,最后饥不择食接受了东洋国日本抛出的橄榄枝……不得不承认他凡的能力,整个欧洲都成了他表演的舞台,如果德国始终由他领导下去的话,也许不会出现后来那样与整个世界对抗的结局,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我们可以把俾斯麦的政策称为‘欧洲中心’,即通过在欧洲各国之间制造矛盾和不信任,使其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借重德国力量,就像在1877-土战争中一样,俾斯麦知道俄国一直心心念念想恢</p>

</p>

木战争后丧失的巴尔干控制权,便鼓动沙皇亚历山大耳其去挑战英法的权威。当俄国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战胜英法支持的土耳其后,他却又联合英法逼迫俄国签订了《圣斯特凡诺和约》,使俄国只获得了很的利益,而德国则通过三国同盟的影响控制了大多数独立的巴尔干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英、法、俄都不自觉地接受了德国的影响,当德国成为欧洲的中心,再通过欧洲的力量控制整个世界,这就是‘欧洲中心’的真谛,1885年,在俾斯麦的倡导下,欧洲各大和大洋洲,后起的殖民帝国获得了仅次于英法的势力范围,非洲的多哥、喀麦隆、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新几内亚、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瑙鲁岛统统纳入德国的囊中,如果德国继续遵循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对帝国与英国的战争将是一种灾难。很难想象英国在联合了本来对中国就一直怀有敌意的法国后,又得到德国的支持,帝国会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幸好这一切没有生,因为德国皇室实际的掌控者威廉二世奉行的是与俾斯麦相对的世界政策(德语:e1tpo1itik),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这种激进的军国主义政策势必导致德国因为殖民地与欧洲各国生冲突,最终导致对抗,这与俾斯麦的‘欧洲中心政策’完全是南辕北辙,这或许也是威廉二世继位不久便罢免俾斯麦的原因……”</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